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89章终于相认(第2页)

第689章终于相认(第2页)

>可每晚闭眼,我都听见地下有哭声……

>那不是幻觉,是冤魂在喊。”

林溪的手指僵住。她立刻去找晨光。

当夜,四人齐聚钟楼。晨光、林溪、小禾、李建国围坐一圈,桌上摊开着那封信与照片。烛光摇曳,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凝重。

“我们必须去一趟矿区。”李建国沉声道,“不仅是为周志明,也为所有死难者。他们的名字,不该只是报表上的一个数字。”

“可那里现在归军管区管辖。”林溪皱眉,“外人不得擅入。”

“那就不是‘外人’。”小禾忽然开口,“我是省残联心理援助项目的技术顾问,可以申请实地调研‘心宁剂’在高压环境下的应用效果。玛依莎以药材采集名义同行,你们……就当是随行记录。”

晨光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敬意。这个曾因烧伤被医院拒诊的女孩,如今竟能以专业身份堂而皇之地踏入禁区。

“钟声该响了。”他站起身,走向钟绳。

三声长鸣划破夜空。远处,周晓芸站在画室窗前,听见震动从地面传来。她放下画笔,拿起速写本,画下一幅草图:一群人影逆光前行,脚下是裂开的地缝,头顶是将明未明的天。

三天后,一行六人乘绿皮火车出发。随行的还有两名聋生志愿者??他们将负责记录矿区地层的震动频率变化。列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窗外雪峰连绵,宛如沉默的守望者。

抵达小镇已是傍晚。矿区外围设有多道哨卡,但小禾出示了省残联公函与科研批文,守卫查验后放行。他们在镇上租了一间老旧招待所,夜里围坐取暖。

“明天进矿前,每人戴好震动感应器。”巴图调试着手腕上的装置,“一旦岩层出现异常频率,它会通过脉冲提醒我们。”

“还有这个。”小禾递出几枚小巧的嗅觉贴片,“贴在衣领内侧,能实时监测空气中硫化氢、甲烷等危险气体浓度。”

晨光将贴片贴上,忽然问:“如果真找到了证据,我们怎么办?”

林溪望着炉火,轻声道:“发布出去。不止发给媒体,还要发给全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每一个曾因‘残缺’而被轻视的人。让他们知道,有人愿意为无声者发声。”

次日清晨,他们换上工装,由一名退休矿工老陈带路进入矿区。老陈年近七十,背驼得厉害,走路一瘸一拐。“我当年也在那场事故里活下来了。”他沙哑着嗓子说,“可没人听我说话。他们说我是疯子,整天嚷嚷‘地底下有鬼哭’。”

深入井巷,空气渐冷,潮湿的岩壁上渗着水珠。手电光束扫过,照出斑驳的工具痕迹与早已废弃的轨道。小禾一路低头嗅闻,眉头越皱越紧。

“这里的空气……不对劲。”她停下脚步,“有极淡的金属氧化味,混着腐殖质的气息。像是……长期封闭空间里尸体分解的前兆。”

众人心头一紧。

继续前行约半小时,抵达第三观测井。老陈指着头顶一处狭窄的通风管道:“周工以前常来这儿检修。他说这里气流稳定,适合藏东西。”

巴图攀上支架,伸手摸索片刻,果然掏出一个油布包裹。解开后,是一叠厚厚的记录本与几张胶片。

晨光翻开第一页,手指几乎颤抖??

**1973年4月12日,地下800米,岩层应力持续超标,预警系统被人为关闭。**

**1973年4月15日,矿工老李反映井下有异响,安全科称‘幻听’,不予处理。**

**1973年4月17日,塌方前6小时,瓦斯浓度达临界值,监控数据被清零。**

一页页翻过,全是被掩盖的真相。最后一页,是周志明的笔迹:

>我签了字,同意隐瞒。

>但他们没兑现承诺??三天后,我女儿学校通知她退学,理由是‘家庭成分复杂’。

>我知道,我被利用了。

>所以我把所有数据备份,藏在这里。

>若有一天有人找到它,请告诉世界:

>那一天,死了三十七个人。

>不是意外,是谋杀。

所有人沉默。聋生志愿者用手语打出:“我们录下了全程震动数据。这段隧道的共振频率,与三年前事故前的记录高度吻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