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归舟号抵达奥尔特云。当飞船靠近彗星时,后者突然分裂成三百六十块规则碎片,围绕飞船缓缓旋转,如同古老的星环仪。每一块晶体都在散发不同颜色的光,交织成一幅全景画卷:
无数文明的兴衰交替上演??有的毁于战火,有的亡于冷漠,有的因拒绝交流而自我封闭直至灭绝。但每当某个个体在绝境中选择信任、给予、歌唱,画面便会闪现一道金线,将该文明的记忆片段牵引至彗星内部保存。
“原来如此。”阿澈望着这一切,“这不是遗骸,是方舟。是宇宙为自己准备的‘文明备份库’。”
他打开那本空白史书,将其置于飞船中枢。刹那间,书页泛起涟漪,一行行文字浮现:
>**《守夜编年史?卷三》**
>
>当歌声沉寂,故事不会终结。
>守夜人不死,只是一代代醒来。
>
>本卷记载:
>第一次,少年以身补天;
>第二次,群星因爱重生;
>第三次,记忆跨越生死,归来如潮。
>
>新的守夜者已启程,
>他不再是一个人,
>而是一条通往彼此内心的路。
书成之时,彗星核心爆发出柔和白光。一道身影从中走出??看不清面容,身形介于少年与老者之间,身穿一件缀满星辰图案的长袍,胸前佩戴着与少年同款的银质徽章。
他对阿澈点头,然后转身走向虚空。每一步踏出,身后便生成一座由光构成的桥,连接一颗死去的恒星。那些早已冷却的星体,在桥的触及下逐一复苏,重新点燃光芒。
“他是谁?”阿澈问。
书中自动浮现答案:
>“他是所有未能留下名字的守夜人之集合体。
>是每一次善意发生时,宇宙悄悄记下的注脚。
>他叫:我们。”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课堂上再次提问:“老师,守夜人到底是谁?”
有位年轻教师没有回答,而是打开教室的共感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一段未经剪辑的影像:
一位老人坐在公园长椅上,轻轻拍着怀中熟睡的孙女。风吹起他的白发,也吹动远处一棵树的枝叶。忽然,树叶沙沙作响,拼出几个字:
>别怕,我在。
孩子看着画面,忽然举手:“老师,我知道了。守夜人就是……让人不怕黑的人。”
教师微笑点头。
窗外,一轮新月升起。海洋深处,亿万微生物再次发光,组成三个字:
>我在这
风穿过山谷、城市、飞船、庙宇,带来一声极轻的哼唱。
那首歌没有歌词,却让听见的人停下脚步,摸了摸胸口,仿佛那里曾被温柔地触碰过。
宇宙又一次学会了呼吸。
这一次,它记得每一个曾为之跳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