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青老师似乎有点理解亲家母的欲言又止了,似乎瞧见女儿身上有着自己当年端庄典雅的背影,似乎因为女儿嫁得好郎君而心生嫉妒,似乎责怪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要靠着女儿才能永葆青春的无能,似乎对于女儿的男人她始终不甘心,似乎……
她板着脸,“今天我学生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古诗词中是如何描述春天春意盎然的?”
杨晓雯不知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唐代的吴融《途中见杏花》?”
“嗯,说说”慕老师微微颔首。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朝廷,漂流在外,却依然怀念长安生活的心情。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
“还有吗”,似乎感觉到慕老师的不满意答案,杨晓雯苦苦冥思。
“还有南宋时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而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神思畅游,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想不到此时此刻,自家领导突然发难,竟考起了的诗歌赏析,心里惴惴不安的似乎有所隐喻,“妈——,我不小啦,千钰都快小学三年级了,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杨晓雯心有戚戚的回忆起小时候被强迫背古诗词的光辉岁月。
正在刷碗的慕老师停下手中的活,口中念念叨叨着“游园不值,游园不值——不值,不值”,尔后转头看着自己打小就十分乖巧的女儿。
她的女儿长大了,面对自己依然是这样的害怕。
是我要求过高了吗?
是我管教太严格了吗?
是我从来没有认真关心过女儿吗?
还是。……我从来都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她?
“明末清初的李渔,写了一篇《闲情偶寄》”慕老师依旧在洗碗,一边的杨晓雯在疯狂的回想着。
“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杨晓雯磕磕碰碰的背诵着。
“那么你认为如何解释这句: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说完后,慕老师静静的洗着碗,安静的等待下文。
杨晓雯硬着头皮,无辜的解释“这……这是说李子树的寿命比桃树要长得多,即使老得树木枯萎了,李子果实仍然很丰满。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不追求炫耀和奢华,能够甘于平淡,守素安常,从来都不以姿色取媚于人”
说着说着,越到后面,声音就越小,语速越慢,囫囵吞枣式的快速带过。
啪,慕老师把塑胶手套“啪”的一声,甩在了水里,溅飞了一堆泡沫,“你看看你,长大啦,翅膀硬啦,忘本啦”
瑟瑟发抖的杨晓雯,无助又乞求地看着妈妈转身离开的背影,美丽人妻眼泪粲然欲滴、楚楚动人,无论是在这个家里,还是他的家里,她杨晓雯一直都是孤零零的一个。
她知道,始终纸是包不住火的。
可是她暂时没有想过以后该怎么办,离婚之后怎么办,不离婚之后又能怎办。
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子堕落?
我错了?
只是我错了?
真的只是我一个人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