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娘用蒲扇拍了拍脑门道:“不啊,我现在就心浮气躁,我要吃冰!圆娘,我要吃冰!!”
“来岭南吃冰,你可真是……”圆娘敲着桌面笑道,“只能让师父大发神通,给你炼个冰出来了。”
宛娘素知自己的伯父是炼丹界的奇才,她连忙摇了摇头道:“大可不必,我也没那么想吃冰了!”
她想着这一路的见闻,不由跟圆娘商量道:“惠州比黄州还荒凉偏僻,开食肆不像能赚钱的样子,你想好之后要干什么营生吗?”
金猊奴欢快的叫声传来,想必今天的狗食十分符合它的心意。
圆娘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苏遇,神色微微一凝道:“买卖,便是要互通有无的。刚刚在路上时总能闻到一阵阵酒香,气味各异,十分甘醇,我早有耳闻这里的人擅酿酒,不妨我们也来做这酿酒的买卖,将酒送回汴京城的云水间贩卖,应该能赚。”
二人正说着,知雪敲门请她们下去用膳,圆娘和宛娘只好吞下话头,稍后再议。
第129章
叔寄和六郎得知圆娘回来了,忙从书院告假回家,也是来的巧,正好赶上饭点,时隔一年,一大家子又热热闹闹的团聚在了一起。
只缺苏遇。
圆娘南下之前,是有收到他的来信的,她亦去信告诉他,自己出售了饕餮小筑,带着宛娘等人,携带师父的书籍南下了,让他以后寄信直接寄到岭南和给师父的家书一起寄就好,亦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回信?!
今日人多,桌子上的菜也多,除了苏轼刚刚与圆娘说的羊肉馄饨,羊脊骨炖白萝卜,香煎鲫鱼,还添了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韭黄炒蚬子和白灼藤菜,清炒笋片,十分丰盛了。
每人面前一碗压的实实的,香喷喷的白米饭!
苏轼去东邻赊了一坛米酒,除了年岁最小的八郎,每人面前都多了一个小酒盅,苏轼今天开心,多饮了两杯。
他笑着对圆娘说道:“这些菜式大多都是岭南风味,你尝尝看喜不喜欢?”说着,他将盐焗鸡最鲜嫩的鸡腿拆分下来,夹到圆娘碗里。
圆娘从善如流,低头吃鸡腿,她就知道,盐焗的东西,味道差不了!!
叔寄与六郎眼睁睁的看着她,也不吃饭。
圆娘纳罕,问道:“你们俩怎么不吃?”
“阿姊,好吃吗?”六郎眨了眨眼,殷切的问道。
圆娘纳闷,饭菜好不好吃,他尝尝不就知道了,为何要问?
苏迈笑道:“你们两个小鬼头,就知道淘气,爹爹早已和知州商议妥当,引了山泉水下山,如今咱们家做饭已经不用又咸又苦的地下水了,你们放心吃吧,爹爹的厨艺你们还信不过?”
苏迈又好气又好笑道:“这两个小家伙的口味被养刁了,之前井水咸涩,嫌家里的饭难以下咽,吵着嚷着要去书院读书,还非得选寄宿呢。”
岂料叔寄摇了摇头道:“大哥别说了,书院里的饭还不如家里呢?”
圆娘笑道:“你们竟然能坚持下来?可见是真爱读书。”
苏轼闻言说道:“可别替他们找补了,他们俩把我们从黄州带来的酱菜带去了书院,天天用米饭拌酱菜吃。”
叔寄和六郎红了红脸道:“还有红方腐乳,腊熏肠,咸鸭蛋……”
宛娘笑道:“你们倒不傻。”
圆娘又问:“书院里还有吃的吗?要不要我再做点儿?”
“那再好不过了!!”六郎双眸一亮,立马来了精神。
王闰之拿筷子抽了六郎一下道:“你阿姊刚刚回家,不说让她歇歇脚,反倒劳她做这做那的,敢情你是不累!”
六郎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之前带去书院的酱菜被同窗抢了不少。”
苏轼笑道:“无妨,我给你做几样,总不能读着书还要饿肚子吧。”
六郎立马高兴了起来,说道:“好耶!”
大家边说边吃,八郎听得似懂非懂,有模有样的拿筷子吃饭,每一口都吃很香,见大家笑,他也跟着笑,笑得总比旁人慢半拍,大家又被他逗得发笑。
圆娘夹了一片扣肉,舀了些梅菜和汤汁一块拌饭吃。
宛娘有样学样,也这么着拌饭吃,她仿佛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惊叹道:“哇,这么拌着吃果然香而不腻,入口即化,十分下饭。”
圆娘笑道:“还是师父做饭做得好。”
苏迈笑道:“我们到惠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惠州的幼猪都骟了,后来爹爹又跟知州商议铺路架桥之事,动用了不少民力,全靠这一道梅菜扣肉撑着,大家吃了都叫好呢!”
圆娘边吃边朝苏轼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肯定,确实美味!!而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师父一到惠州就立马穷了,他为百姓做的桩桩件件好事,哪样不需要钱?兴许还问亲朋好友筹集了不少,正是这样赤诚的师父,才被百姓怀念了千百年。
她咽下口中的饭,问道:“大家交口称赞,不会把它叫东坡扣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