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恭敬敬的请了进去,自己依旧在门口吹冷风。
“驸马爷,殿下近来很忙,腾不出功夫来招待您,两边奔忙也怪累的,殿下有交代,同天节之后会替您在官家面前求情准您留京的。”内侍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小心逢迎的谦卑。
王诜怔怔的愣在了原地,他不在意内侍对他的态度,只在乎蜀国长公主对他的态度,他因内侍的话如坠冰窟,蜀国长公主何曾对他这样冷若冰霜过?他站在蜀国长公主府门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兀自发呆。
却说苏轼苏遇父子在内侍的引领下进了府。
圆娘以为他们初初回京,此时此刻该在某场官宴晚席上,没想到他们会来的这么快。
一番寒暄后,蜀国长公主问道:“你们可曾用了晚膳?”
苏轼刚想客套一下,苏遇慢悠悠回道:“回殿下的话,还不曾。”
“若不嫌弃的话,且留下来吃顿晚膳吧。”蜀国长公主笑着命人添了两双碗筷。
苏遇从善如流坐在圆娘身侧,左手悄悄去抓圆娘的手。
圆娘哪里料得他这样大胆,又在师长面前,羞得什么似的!
她压低声音道:“你松手,我给你夹两样最美味的菜吃。”
苏遇固执的抓着她的手不放,自己用右手执箸夹菜吃饭,圆娘暗地里悄悄掐了他一把,坏人!
蜀国长公主和苏轼恍若未见这双小儿女之间的眉眼官司,只自顾自的闲聊。
蜀国长公主问道:“官家可曾召见了苏学士?”
苏轼点了点头道:“下官与犬子一下船便随都都知进宫面圣了,此番刚刚出宫便来叨扰殿下了。”
蜀国长公主又问:“苏学士在礼部领职,可曾见过辽国使臣?”
苏轼回道:“还不曾,只是有所耳闻。”
蜀国长公主将之前对圆娘说的话又对苏轼陈述了一遍,最后面色凝重道:“一切都有劳苏学士了。”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此乃分内之事。”苏轼道。
蜀国长公主还是有些不放心,不由问道:“关于此事,苏学士有几分把握?”
苏轼实话实说道:“待下官比过才知。”
圆娘问道:“阿娘,此番比试之题是咱们这边拟,还是辽国使臣团那边拟?”
蜀国长公主回道:“先各出一题,根据比试情况再决定由哪边出题,比方说第一回合苏学士胜出,第二题便由我们这边出,反之亦然。五题三胜定局。”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题目范围在诗书礼易乐之内,不涉及武斗。”
圆娘心里稍稍安定一些,点点头道:“那便好。”虽说师父会骑射,但对契丹这种马背上长起来的民族来说,还是没什么必胜的把握。
见他们正事聊完,苏遇也已经吃饱了,他放了象牙箸,谦敬道:“殿下,下官有个不情之请。”
“请讲。”蜀国长公主道。
苏遇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递给蜀国长公主道:“下官此番前来特与殿下商议圆娘的亲事,这是下官为圆娘备的聘礼,还请殿下过目。”
蜀国长公主没接册子,而是兴味十足的看了圆娘一眼,圆娘的目光落在苏遇手中的册子上,她眨了眨眼,好奇道:“二哥都备了什么?”
蜀国长公主屈指敲了敲她的脑袋,调侃道:“这么大个姑娘,竟然也不知害羞,哪有自己打探聘礼的?”说着她伸手接了苏遇的册子,一页页仔细翻阅起来。
圆娘又悄咪咪凑过去跟蜀国长公主一同看,正当她看得津津有味时,蜀国长公主转眸问她:“如何?”
圆娘指了指最后一行:乌木双人棺,问道:“这个为何是双人的?”
苏遇道:“我身无长物,百年之后只好继续和圆妹挤一挤了。”
圆娘悄然问道:“那个……真的很挤吗?万一我们以后吃胖了怎么办?”
蜀国长公主轻咳一声,幽幽问道:“你到底担心里面住不下谁呀?”
苏轼哭笑不得道:“那个尺寸都是有定数的,放心,委屈不了你们俩。”
圆娘满意的点了点头,她旋即看着蜀国长公主,蜀国长公主道:“苏家这些年来一直漂泊在外,能备出这么些个东西已属不易,这门亲事我同意了,只是完婚需在辽国使臣那档子事儿之后,苏遇,你可有异议?”
苏遇笑道:“一切但凭殿下做主。”
此事议妥,天色已晚,苏轼父子满意的离开蜀国长公主府。
待二人行至蜀国长公主府门口时,见王诜还在,苏轼摇了摇头,王诜眸中希望之光瞬间寂灭了,苏轼安慰他道:“晋卿莫慌,虽然蜀国长公主没有提及你,但她身边亦无美侍伺候着,不似传闻中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