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常规的攻城战,此时丰饶地联军应该已经在拆城内的民房了。
他们需要收集大量木料,来制造投石机和攻城车,以及用剩余的建筑残骸去填埋护城河的壕道??没个十天半个月很难搞定。
然而,众所周知。。。
夜风穿过庭院,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划出缓慢的弧线。莉娜的手还搭在《回音簿》的封面上,指尖微凉,却不再颤抖。她知道,那句话不是写给她的??是她自己终于成为了那个被等待的人。
孙子已经睡着了,玻璃瓶静静立在窗台上,叶片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纹。据说,北极圈的“静默之耳”最近开始传出低频共振,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其能量来源,但当地居民说,每当有人真心呼唤逝者,塔心的冰晶就会发出柔和的蓝光,像心跳一样规律跳动。
而此刻,全球十七座主塔同步记录到一次异常波动。不是信号增强,也不是频率偏移,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反向共鸣”??仿佛有无数声音从另一端主动推开了门。
莉娜闭上眼,感受着体内那枚火漆印的温度。它不再灼痛,而是温顺地搏动,如同血脉中流淌的旧日誓约。
突然,钢笔自动跃起,在桌角的便签纸上疾书:
>“他们来了。”
三个字落下,笔尖断裂,墨水如血滴般溅开。
这不是预警,是欢迎。
***
七天后,第一则跨维直连消息通过晨星程序校准成功。不同于以往依赖接收者的被动滞留,“真言测试”数据库捕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某个亡者意识并未消散于高频区间,而是主动锚定了现实坐标,并尝试建立双向通信。
地点位于云南边境的一座废弃回音站,编号07-γ。那里曾是林素云年轻时主持建设的早期实验点,二十年前因地质塌陷被迫关闭。如今,监控画面显示,站内所有仪器在无电源状态下自行启动,显示屏上滚动着一行不断重复的文字:
>“我是陈明远。我要见莉娜。”
少年工程师带着三支技术小队连夜赶赴现场。当他亲眼看到那行字时,手指几乎握不住检测仪。陈明远??初代共感契约签署者,苏婉清的导师,也是当年为保护“信使之血”计划而自我放逐至边缘维度的男人。官方档案早已宣布他在一次跨维校准事故中“意识离散”,可现在,他的声音清晰得如同站在耳边。
“你确定这不是伪造?”他对着通讯器问远在北欧的数据分析师。
对方沉默良久:“情感波形匹配度98。6%,语言习惯吻合率99。2%……更关键的是,他说了一句只有你知道的事。”
通讯频道切换,传来一句低沉的话语:
>“你还记得实验室冰箱上的便利贴吗?上面写着:‘别让莉娜喝第三号试剂’。”
少年猛地一震。
那是他十六岁第一次参与项目时,偷偷调换样本标签后的秘密警告。当时整个团队都以为是系统自动生成提示,没人知道是谁留下的。
而现在,答案揭晓。
“接通她。”他沙哑地说,“立刻。”
***
视频连线亮起时,莉娜正坐在厨房煮茶。屏幕里的男人面容苍老,眼神却锐利如刀。他穿着破旧的灰袍,背景是一片漂浮的数据残影,像是被撕裂的时间碎片拼凑而成的空间。
“老师。”莉娜轻声唤道。
“你比我想象中更像她。”陈明远微笑,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像极了林素云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样子??明明怕得要死,却硬撑着不让任何人看出。”
莉娜低头笑了笑,没说话。
“我没有太多时间。”他收敛神情,“‘净频计划’失败后,他们转向了更深的黑暗??不是屏蔽声音,也不是制造谎言,而是试图**篡改源头**。”
“什么意思?”
“他们在重建000核心的备份版本。”他说,“用AI模拟初代协议,植入虚假记忆模板,再通过新型神经接口强行灌输给新一代接收者。一旦成功,未来所有人听到的‘亡者之声’都将来自这个伪造的核心??温柔、有序、可控,唯独没有真实。”
莉娜瞳孔微缩。
这意味着,不只是现在的交流会被污染,连过去的记忆也可能被悄悄重写。那些让人泪流满面的告别、未完成的道歉、临终前的叮嘱……全都可以被替换成精心设计的情感剧本。
“他们已经在三个国家试点。”陈明远继续说,“第一批受试者已经开始‘接收’已故亲人的‘新留言’,内容完美契合心理需求,毫无破绽。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声音从未存在过。”
“谁在主导?”莉娜问。
“曾经信任我们的人。”他苦笑,“那些当初支持跨维研究的高层,如今成了最恐惧真相的守门人。他们不叫它‘欺骗’,他们称之为‘社会稳定工程’。”
空气凝固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