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开店,在政策上就有了最安全的保障,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举报“投机倒把”了。
负责转租的,正是韩凌口中的王干事。
他看到是韩凌亲自带着人过来的,态度别提多客气了。
“哎哟,是韩团长啊!您怎么亲自来了!”
“王干事。”
韩凌指了指身后的苏清和麦金花,介绍道,“这两位是咱们军区的家属,想响应号召,搞点副业,自力更生。我听说你们这儿正好有铺面,就带她们过来看看。”
在韩凌这个中间人不着痕迹的敲边鼓下,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
他会看似无意地提起:“苏清同志可是咱们军区的先进家属代表,画画得了第一名,前几天还上了报纸呢。”
他还提醒王干事:“她家的干亲,可是韩上将家。她的事,咱们后勤部门,可得大力支持啊。”
苏清用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成功地与后勤处签下了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
第二天,苏慧娴从丈夫那里,得知苏清的店铺已经定下来后,亲自提着一篮子鸡蛋,上门祝贺。
她一进院子,就拉着苏清的手,满脸都是赞许。
“清啊,好样的!咱们新时代的女人,就该有自己的事业!不能总围着锅台和男人转!”
说着,她甚至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要塞给苏清。
“这是嫂子的一点心意,就当我给你的小店投资了,算你的启动资金。不够了,再跟嫂子说!”
苏清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支持。
但她还是郑重地,将那个信封推了回去。
她看着苏慧娴,眼神无比真诚:“嫂子,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要。”
“这家店,我想用自己的钱来开。”
“这是我离婚后,为自己和念念挣的第一份家业。我想。。。。。。堂堂正正地,靠自己站起来。”
苏清的这番话,让苏慧娴对她更加欣赏和敬佩。
眼前的这个女人,有着一颗无比强大和骄傲的内心。
苏清正式地,向麦金花发出了入股的邀请。
两人将苏清手里那笔四百七十块钱的补偿款,作为她们共同的第一桶金。
她们并肩,在那份租赁合同上,郑重地,签下了她们两个人的名字。
傍晚,苏清和麦金花站在属于她们自己的那间小店里。
虽然店铺里带着一股久未开火的冷清,但她们两人的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熊熊燃烧的干劲。
她回头,看了一眼不知何时已经静静地站在门口,正望着她们的韩凌。
对他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