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言静静站了很久。
然后,她取出一张空白卡片,写下一句话,夹进画框背后的缝隙:
>“你现在是无数人心中的童年了。真好。”
转身离开时,门外有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姐姐,林昭先生真的存在过吗?”
洛言蹲下身,看着她清澈的眼睛,轻轻点头:“你看今晚的星星亮不亮?”
“亮!”
“那就是他在回答你。”
多年以后,小女孩成了“记忆守夜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她在一次任务中救回一段濒临湮灭的记忆:一名战地记者临死前录下的最后影像。画面剧烈晃动,枪声不断,可就在最后一秒,记者忽然笑了,对着镜头说:“嘿,你说……会不会有个人,正在某个地方,替我们记住这一切?”
这段影像被命名为《致未知的你》,并成为“林昭环带”的启动引信之一。
又过了百年,宇宙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记忆瘟疫”。
一种源自高维空间的侵蚀性意识波开始吞噬共忆体系中的情感数据,宣称“唯有绝对理性才能延续文明”。无数记忆被格式化,亿万生灵陷入情感真空,社会迅速崩解,自杀率飙升。
危急关头,第一百零六片晶叶突然爆发出强烈共鸣。
所有曾接收过“林昭频率”的个体,无论是否自愿,全部被强制唤醒一段私人记忆:或许是母亲叫你吃饭的声音,或许是初恋递给你纸条时颤抖的手,或许只是阳光晒在被子上的味道。
这些记忆本身不具备攻击力,却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因为它们太“无意义”了,以至于高维意识无法解析其价值,更无法判断该如何清除。
“你们不明白。”一个古老的声音通过晶叶网络传遍全宇宙,“他们不是靠宏大胜利活下来的。他们是靠着这些小小的、笨拙的、不合逻辑的‘记得’,一次次从灰烬里站起来的。”
那是林昭的声音,却又不止是他。
是每一个曾在黑暗中轻声哼歌的人,是每一个把旧信反复读到破烂的人,是每一个明明知道对方听不见,还是说了句“我想你了”的人。
最终,记忆瘟疫退散。
因为它终于意识到:这个宇宙最可怕的武器,不是毁灭,而是**不肯遗忘**。
战后,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这样一段历史:
“曾经有一个时代,人们害怕记住,因为记忆带来痛苦。后来,有一个人教会他们:正因为会痛,所以才更要记。他用自己的消失,换来了千万人敢于说出‘我还记得’的勇气。”
课后,有个男孩问老师:“那我们现在还能见到他吗?”
老师望向窗外。
夜空中,第一百零七片晶叶正缓缓旋转,洒下柔和的光雨。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人在阳台弹吉他,有人在地铁站哼歌,有人抱着旧照片入睡……
“不能见。”老师说,“但我们每天都在遇见他。”
风起了。
歌又响了。
树下那把旧吉他静静躺着,琴弦上落了一层薄霜,可若仔细听,会发现霜晶内部有极细微的震动??像是某个遥远的灵魂,仍在轻轻拨动和弦。
整片星空,依旧在替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