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 90100(第17页)

90100(第17页)

刘丽娘看到水开了,长筷随手递给身边人,她把面煮了。

今日跟昨晚一样,先盛白菜和红烧肉丁,然后盛汤和面,最后放一块炸蛋。待所有的面出锅,蛋炸好,林知了发话:“尝尝你们自己做的吧。”

看起来简简单单一碗面,让有幸吃过山珍海味的宫女太监大开眼界,直呼面香肉香蛋更香。

林知了吃饱后掀开笼屉,蓬松的蛋糕出现在众人眼前。在东宫厨房帮忙的小太监不禁问:“跟御厨做的一模一样?!”

林知了给他一碗:“你师父跟我学的。”

小太监:“不是丹阳郡王给的食谱吗?”

林知了:“我老家哪儿的?”

小太监恍然大悟。

原本只是把这里当成临时落脚点,不是真想在酒店做事的几名宫女和太监不约而同地转向林知了,不敢相信跟她们年龄相仿的小娘子这么厉害。

林知了:“这个炸蛋是我这两天做出来的。丹阳郡王的厨子不会,宫里的厨子也不会。我不能保证别的地方有没有类似的,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诸位,京师独一份。只凭这个,诸位还担心这个酒店入不敷出吗?”

众人不担心,只因据他们所知,东市有鸡蛋和面混在一起做出的蒸糕,但是不如林知了的蓬松香软,这个鸡蛋糕在东市也是独一份。

东市许多小馆子能长存几十年,通常靠的是一个秘方。他们可是有俩。也不对,有三个。东市虽然也有红烧肉,但没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红烧肉。

穷人不舍得去酒店吃肉,富贵人家不稀罕吃油腻的肥肉和塞牙的瘦肉,这就导致东市的酒店没人卖猪肉,市场是空白的。

兴许不卖酒的小饭馆有五花肉,可是小饭馆的客人又不是林知了的目标客户。

林知了对众人说:“诸位的月钱低,你们不说我也清楚。大家好好做,到月底我请示殿下,拨出一点当大家的奖金。大家愿意跟我做吗?如果不愿意,也可以回去。我会告诉魏公公,就说你们不善厨艺。”

众人不约而同地选着留下。

林知了:“我们下午继续做这几样?每三天学几样,我们争取桌椅板凳做好就开门迎客?

在宫里当徒弟的小太监对此最有感触,天天对师父跟伺候祖宗似的,师父都不舍得漏一招半式。如今只是跟着林知了做事,每月还有月钱就能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以至于小太监激动地大声说“好!”

第97章万事俱备

比起摆盘精致,仁和楼比不过丰庆楼,只因林知了非专业厨师,哪怕末世前在饭店见过不少精致摆盘,可是具体做起来仍然比做一道菜困难。比起便宜实惠,仁和楼又不如街边小食。林知了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人无我有,而不是只做某些特色菜。是以她准备的早餐有精致的水晶饺,也有朴实的馒头。

馒头自然也要做成人无我有——千层馒头,否则干不过流动小贩。可惜林知了没做过,只是前世刷短视频时看到过。午饭后她佯装好奇地随口说几句,就叫二嫂带着宫女太监们试做。

林知了也没闲着,她和薛二哥分别去找约好的木匠和泥瓦匠。

这些匠人是乡野百姓,此刻在城中别的店里做事,他们抽出一人随林知了前往仁和楼测量尺寸,以防木床做好室内放不下。

泥瓦匠随二哥到仁和楼,正好赶上林知了帮木匠扯卷尺。泥瓦匠发现耳房有人好奇地瞅几眼,薛二哥也想知道林知了还要多久,就带他进去。不巧这位是个碎嘴子,听说林知了做双层床,还只有上层睡人,底层是衣柜桌案,他忍不住嘀咕“这样多麻烦。每张床都要另做一个梯子爬上去。砌床便是。”

林知了怀疑他想说的是砌炕,便停下问他何为砌床。泥瓦匠回答用青砖挨着墙壁砌一圈矮墙,在砖墙上放木板,二层也是如此,跟建房似的。泥瓦匠之所以这样讲,还有个原因,林知了先前提过希望早日完工,而砌墙可比刨木头快多了。

薛二哥问怎么爬上二楼。泥瓦匠回答,楼梯啊。楼梯底下几层可以用青砖或黄泥,上面用木板,或者只用黄泥。若是在楼梯另一侧也做上下两层床,那么四张床一个楼梯足矣。

薛二哥设想一番,比林知了要做的二层床简单省事多了。薛二哥决定这样做。木匠差点气死,只因他们的活少了五成,泥瓦匠来活了。

林知了看到木匠很不高兴,便说回头可以在耳房做事,她中午管饭。可以省下一顿饭钱,木匠便只是白了一眼泥瓦匠。

薛二哥担心泥瓦匠被打,立刻带他去正堂。也是因为从后门进来,泥瓦匠才有机会看到耳房的木匠——耳房门朝北面的后门,南边无门。若是从南边正门进,泥瓦匠怕是直到离开都不知道耳房有人。

林知了的计划是在正堂架几个炉子,炉子外圈砌砖墙。泥瓦匠此番便是量外圈墙壁线。泥瓦匠想加活多赚点,便告诉薛二哥砌灶比买炉子省钱。

薛二哥自是想过砌灶。可是烟囱怎么解决。不能把仁和楼房顶挖个洞,盖因上面还有一层。若是把烟囱伸出去,只能在墙上挖洞往院里吹。可是院里烟雾缭绕跟仙境似的,日后洗碗工怎么在院里刷锅洗碗。

泥瓦匠比划着把灶砌成炉子式样,在底下掏个出气孔。碍于是木地板,以免烧着。炉子离地面最少一尺。灶台也别用木板,用青石板。和面揉面的时候放一块可移动案板。

薛二哥提醒泥瓦匠,炉子里头可是圆形。泥瓦匠表示无妨,外圈青砖,里面黄泥。黄泥也不用他操心,他们每日进城做事用家里的板车顺便帮他拉过来,给几文钱辛苦费便可。

薛二哥见他胸有成竹,决定听他的,毕竟人家是泥瓦匠,他是郎中,外行指导内行可不成。

泥瓦匠难得遇到这么听劝的客户,还没干活林知了就付了百文定金,为了对得起人家的信任,傍晚泥瓦匠回到家就用黄泥试做,确定行得通才叫薛二哥买砖。

薛二哥把此事交给泥瓦匠。泥瓦匠也不嫌麻烦,只因他们当天晌午就吃到卤肉拉面和刀削面。

泥瓦匠们偷偷算过,这一碗面在街边小店也要十文。后来几日又有油饼、馒头、蒸饺、煎包以及胡辣汤、豆腐脑等等,连心里抱怨少挣许多钱的木匠们也不嘀咕了。

晌午休息的时候闲不住的泥瓦匠和木匠还用木块和碎砖在院子北端东西两侧做两个长长的晾衣架和鞋架。宫女太监就把下午试做的蛋糕、回锅肉、锅包肉之类的菜分出一半,叫他们带回去跟家人分享。

哪怕有的菜过酸有的太甜,这些工匠也不嫌弃,比他们自家做的有滋有味。若是遇到咸的,那就更不嫌弃,回去加点水加点面一锅炖,盐都省了。

若非林知了有时间要求,他们恨不得墨迹到三月初二,只为每天晌午一顿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