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拖家带口穿越1964 > 广交会上的博弈(第1页)

广交会上的博弈(第1页)

经研究决定由王黎带队前往广交会交易,同行的还有财务部周科长、电子工程组李工、机械组小张,还有顾廷军和王逵。

王黎把孩子托付给王嫂子照顾,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

10月的广州依然炎热,秋老虎的余威让刚下火车的王黎一行人汗流浃背。周科长掏出手帕擦了擦锃亮的脑门,望着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忍不住感叹:"这阵势,比庙会还热闹!"

"听说今年有四十多个国家的商人来参会。"李工推了推眼镜,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相机样品箱,"咱们可得小心点,这可都是宝贝。"

王黎清点着行李,确认五十台相机和五十台拍立得一件不少。她转头看了眼顾廷军和王逵——两人正警惕地巡视四周。

"先去招待所安顿,然后马上去展馆布置。"王黎分配着任务,"李工负责调试展示设备,小张准备宣传材料,周科长清点备用金。。。。。。"

外贸部派来的两名工作人员早已在站台等候。年长些的赵同志快步迎上来:"王组长吧?车已经安排好了,展位在电子工业区最好的位置。"

广交会展馆比王黎想象中还要宏伟。巨大的穹顶下,各国商人的交谈声此起彼伏,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交织在一起。经过苏联展台时,王黎注意到几个苏联专家正围着台精密机床讲解,她下意识加快了脚步。

"就是这里。"赵同志停在一个约二十平米的展位前。展台上方已经挂好了"光华相机"的中英文标识,红底白字的招牌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王黎立即带领团队忙碌起来。左侧是"光华Ⅰ型"相机的体验区,右侧则是拍立得的"时尚展示区"。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的巨幅海报——王黎请美院教授绘制的《东方明珠》,画中身着旗袍的模特手持拍立得,背景是外滩的万国建筑。

"这。。。这会不会太张扬了?"周科长看着海报上模特鲜艳的红唇,有些不安。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王黎指挥小张安装旋转展台,"我们要让客商第一眼就被吸引住。"

布展结束时已是深夜。离开时,王黎望了望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展台,心里默默祈祷明天的亮相能够一炮而红。

第二天清晨,广交会正式开幕。王黎早早来到展位,给每位组员发了一份中英文产品手册。

"记住销售策略,"王黎最后叮嘱,"I型相机走量,拍立得走高端。有大订单必须收30%定金。"

九点整,人流如潮水般涌入展馆。很快,光华展台前就聚集了不少好奇的观众。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英国商人第一个走上前来。

"自动对焦?真的不用调节?"他狐疑地拿起一台光华Ⅰ型。

"完全自动。"李工用流利的英语回答,"您只需要按下快门。"

英国商人将信将疑地对着展台拍了张照片。当相片缓缓显影时,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上帝,这比宝丽来快多了!"

"而且我们的相纸成本只有宝丽来的三分之一。"王黎适时补充,"批量采购还有额外折扣。"

不到一小时,展台前就排起了长队。周科长有条不紊地登记订单,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

最令人意外的是拍立得的火爆——王黎特意安排了模特现场拍照,当鲜艳的彩色照片从相机里滑出时,人群中不断发出惊叹声。

"我要五百台!不,一千台!"一个美国商人挥舞着支票本挤到前面,"这种红色版本有多少我要多少!"

王黎刚要回答,一个冷峻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这技术是你们从哪偷来的?"

人群安静下来。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白人男子站在展台前,胸前的工牌显示他是美国宝丽来公司的高级代表。

"每一件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王黎平静地回答,"如果您有疑问,可以查看我们的专利文件。"

宝丽来代表冷笑一声:"中国能有什么相机技术?不过是抄袭——"

"先生,"顾廷军上前一步,高大的身形带来无形的压迫感,"请注意您的言辞。需要我为您演示一下我们的专利证书吗?"

气氛一时剑拔弩张。这时赵同志赶紧过来打圆场,将宝丽来代表请到了一旁。这个小插曲反而让更多商人围了上来——谁都看得出,能让行业巨头如此紧张的产品,必定有过人之处。

中午休息时,周科长清点订单的手都在发抖:"老天爷,光是上午就接了三千多台订单!定金收了八万多美元!"

"拍立得的订单有多少?"王黎更关心这个。

"两百多台,全是欧美客户。"周科长翻着账本,"有个法国人一口气订了五十台红色限量版,说是要放在巴黎的奢侈品店里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