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一闪,她又看见小满站在九龙码头,手中拿着一张船票,日期正是1997年6月30日。她没有上船,而是将一封信投入海中。信封随波逐流,最终被一只孩童的手捞起??那孩子抬起头,面容竟与幼年的陈雨眠一模一样。
幻象消散,她踉跄后退,冷汗涔涔。
“这不是未来。”她喘息着说,“这是‘未完成的历史’。1997年那一夜,有人试图通过短波广播向全世界发送一段加密信息,内容是三十年来被审查的所有文字的合集。而小满,是那个把信息送出边境的人。但她失败了,或者……成功了一半。”
佐藤迅速打开探测仪,屏幕闪烁不定:“能量信号确实指向香港东区,但更精确的位置在鲤鱼门炮台下方的地下隧道。那里曾是英军通讯枢纽,九七前夕被秘密封闭。奇怪的是,仪器检测到一段持续重复的音频信号,频率极低,接近人类听觉极限,内容……是摩斯电码。”
他调出解码结果,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
>……。。--。。。。。-。-。。。。。。-。。。。--。。。。。---。---。。。。---。。---。-。-----。-。。。。--。-。-。-。--。-。。-。-。。-。-。。。-。。。。-。--。。。--。--…
陈雨眠盯着那串点与划,轻声译出:
>“Ewhenthelightgoesoutcomebackandcallitaday。”
>“当光熄灭时,回来,然后称它为一天。”
她心头剧震。这不是英文,而是**中文拼音首字母的伪装**。真正的信息藏在发音里??“E”即“一”,“when”谐音“文”,“thelight”对应“第十一盏灯”,“goesout”意为“熄灭”,“comeback”是“归来”,“callitaday”则是“终结一日”……整句话重组后应为:
>**“一文,第十一盏灯熄灭时,归来,终结一日。”**
“终结一日”??不是结束,而是**重新定义时间的起点**。
“林修远没死。”她终于确信,“他在1942年并未被执行死刑,而是被秘密转移,成为某个‘言语保存计划’的活体容器。他的记忆被系统性记录,他的声音被编码进广播信号,等待一个血缘与使命双重契合的人来接收。而小满,是他的联络者,也是守护者。她写的三千七百二十一封信,根本不是求回应,而是在测试‘谁还能听见’。”
佐藤沉默片刻,忽然道:“所以‘终身未寄的情书’,不是爱情信,而是**最后一份言论文档**。它必须在主权移交前一分钟发出,利用政治过渡期的监管真空,让这段‘跨境之音’突破封锁,传入未来。”
陈雨眠望向窗外,天已大亮。她知道,他们必须立刻启程。
***
三日后,香港?鱼涌,鲤鱼门。
海风咸涩,浪拍礁石。发电厂废墟如同巨兽骸骨,锈蚀的钢梁刺向灰蒙蒙的天空。陈雨眠与佐藤沿着荒径前行,手中探测仪发出规律嗡鸣。地下隧道入口被碎石半掩,墙上用红漆写着“禁止进入”,可门缝中却渗出一丝微弱的绿光。
他们撬开铁门,走入黑暗。
隧道深处,空气冰冷,回声重重。墙壁上布满涂鸦,大多是九七前后的情绪宣泄:“HK加油”“勿忘六四”“我们是中国人”……但在某一段,所有涂鸦都被整齐刮去,只留下一行用刀刻出的小字:
>“如果你看到这行字,说明信号还在。去找B3控制室,钥匙在通风管第三格。”
陈雨眠爬上铁梯,伸手探入通风管道,果然摸到一把生锈的铜钥。她的心跳加快??这布局,分明是小满的手法。
B3控制室内,尘埃厚积,唯有一台老式广播发射机仍在运转,指示灯幽幽闪烁。机器旁放着一个牛皮信封,封口火漆印是一朵梅花??与她胎记形状完全相同。
她颤抖着拆开。
里面是一张磁带,标签手写着:
>“致我未曾谋面的孙女:”
>
>“当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你已走完我走过的路。我不是你的外婆,但我的血,流过你母亲的血管。我是沈小满,林修远的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