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杜仁绍起身,刚走到书房门口,枢密院的心腹属官就快步走进来,低声道:“国公爷,宫中急召,陛下请您即刻入宫议事。”
“可知何事?”杜仁绍一边示意侍从备马更衣,一边沉声问。
属官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似乎是。。。。。。漕运和边贸新政的章程,户部钱侍郎和几位御史联名上了折子,言辞激烈,另外。。。。。。暗卫那边似乎有关于‘那条线’的新动向。”
杜仁绍眼神一凝,点了点头,“备车,即刻入宫。”
紫宸殿偏殿内,李睿端坐御案后,面色沉静,指尖无意识敲桌案的动作显示出他心绪不宁。
下首站着内阁首辅周正卿、户部尚书,以及面色激动的钱侍郎等人。
见杜仁绍进来,刚一行完礼,李睿直接切入主题:“杜卿来了,今日朝议,关于漕运改制、扩大边贸的新章程,争议不小。”
“钱爱卿,你将顾虑再说与镇国公听听。”
钱侍郎上前一步,语气不怎么好,“回国公爷,下官并不是反对新政,然漕运牵涉数十万漕工、沿途州县生计,骤然改制,引入商贾,恐怕会生乱子!”
“边境贸易虽然好,但北境才刚刚稳定下来,狄戎之心难测,大规模开放,若是被奸商利用,资敌牟利,引狼入室,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是臣一人的看法,乃是众多同僚所担忧的!”
另一位御史也附和道:“陛下,镇国公新政或过于急切,且不说北境,东南漕运乃是国脉所系,一旦有失,动摇国本啊!”
杜仁绍静静听着,待几人说完,才缓缓开口:“钱侍郎、王御史所担忧的也不是没有理。然而,弊病都显现出来了,不改只会越积累越严重。”
“赵元亮的案子,正说明旧的制度漏洞百出,容易滋生蠹虫。新政不是直接废弃掉旧的制度,而是立规矩、明法度、增加它的效能。”
他转向李睿:“陛下,漕运改制,并不是弃用漕工,而是优化流程、清楚责权、引入监督,使漕粮运输更高效、损耗更低,最终受益者仍是朝廷和百姓。”
“边贸开放,也不是不管控,加强巡检、明确禁运物资清单,让它在阳光下运行,利国利民,也可以牵制住狄戎,使他们依赖于我朝的物资,反而可促进边境长久的安宁。”
周正卿此时也开口道:“老臣以为,镇国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天下事,因噎废食不可取。关键在于施行之策是否周密,监管是否得力。”
李睿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新政的事情朕意已决,具体细则确实需反复推敲,务必稳妥。”
“杜卿,新政章程由你主导,与户部、工部、兵部再详议,务必考虑周全,将可能出现的弊端及应对之策,一一列明,再行颁示。”
“臣遵旨。”杜仁绍躬身领命。
他知道这是陛下在为他争取时间,也是平衡朝中势力。
待钱侍郎等人告退后,殿内只剩下李睿、杜仁绍和侍立一旁的常恩。
李睿示意常恩将一份密报递给杜仁绍:“仁绍,看看这个。”
杜仁绍接过,快速浏览,眉头渐渐锁紧。
密报来自影煞,内容显示,近期一些原本与赵元亮案有牵连,但证据不足没能动的官员,以及几个在漕运和边贸上有利益的世家,私下往来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