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朝堂之上,争论声虽然依旧还有。
但有了李睿明确的支持和周正卿等人的周旋,加上杜仁绍摆事实、讲道理,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策略都顾及到了。
反对的声音不仅小了许多,而且也无法阻挡新政策的实施。
杜仁绍并没有一味强压,对于某些合理的担忧和建议,他也会酌情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保守派的关系,也赢得了部分中间派官员的好感。
与此同时,沈追按照杜仁绍的密信指示,并没有急于向苍鹰部等强硬部落施压,而是将重点放在巩固在疫情期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狄戎中小部落的联系上。
朔风城的威信和影响力在草原不断扩展。
勃律虽然仍旧不时来挑衅,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就连部落内部也因为上次疫情和劫掠边市失利,出现了一些不满的声音。
这一日,杜仁绍在书房召见了刚刚从北境轮换回京述职的几位中层将领,详细询问了边境细节。
春儿正好前来送茶点,安静地在一旁听着。
等将领们退下后,春儿若有所思地道:“爹爹,沈叔叔在北境的动作手法,似乎与爹爹在朝中推行的新政,有异曲同工之妙。”
“哦?说说看。”杜仁绍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都是用利与信固本,”春儿整理着思绪,“对于北境,给予部落医药、通商之便利,遵守承诺帮他们,建立信任,让他们知道依附我朝远比劫掠纷争要好。”
“对于朝堂漕运边贸,新政若是能真正降低损耗、惠及百姓、增加国库,让天下人都能看到利处,自然就是根基稳固。”
“反之,若是只靠强权压制,或者如勃律那样只知道劫掠,是很难长久的。”
杜仁绍眼中闪过赞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在于实实在在的‘利’与持之以诚的‘信’。”
“新政之所以难以推行,不仅难在要打破旧利,更难在建立新信,让天下人相信这个政策确实能带来长远之利。”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树大必然有枯枝,潭深必须会藏蛟龙,有人不愿见这‘利’普惠天下,这‘信’深入人心。他们或许为维护私利,或许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必会暗中阻挠。”
“如今朝堂上的争议暂时停歇,恰是因为陛下与我将重心放在了‘固本’之上,暂时没有触及他们最核心的利益,或者逼他们走到明处。”
春儿恍然大悟,“所以爹爹和陛下才暂缓追查玄圭上线,是怕打草惊蛇,影响大局?”
杜仁绍微微颔首:“可以这么理解,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当下,巩固北境、推行新政,增强国力,清明吏治,才是根本。”
“待根基深厚,枝叶自然繁茂,届时些许蛀虫,清理起来也更容易,反之,若是根基不稳便急于铲除盘根错节的势力,恐怕会生乱子。”
他看向女儿,目光中带着期许:“春儿,你既然有这样的见识,日后无论行医济世,还是涉足其他,都要牢记。”
“女儿谨记爹爹教诲。”春儿点头。
傍晚,李梵娘来到书房,见父女二人仍在交谈,笑道:“你们父女俩倒是投缘,一谈就是半日,晚膳备好了,振邦都等急了。”
餐桌上,振邦叽叽喳喳说着趣事,春儿偶尔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