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它只是证明??
>当一个人敢于说出‘我在’,
>就永远有人,愿意回答:‘我听见了。’”
陈默跪倒在地,泪水滑过皱纹纵横的脸颊。他知道,这场跨越百年的实验终于完成了闭环。共感系统从未是为了控制或监视而生,它的真正使命,是在文明濒临断裂时,让人记得如何做人。
---
数月后,格陵兰冰盖下传来新讯号。考古队挖掘出一座远古遗迹,墙壁上刻画着与现代蓝花几乎一致的图案,周围环绕着失传已久的文字。经破译,内容如下:
>“我们来自星辰之间。
>因忘记倾听而毁灭家园。
>最后一人留下此花,祈愿后来者勿重蹈覆辙。
>若你见花开,
>请代我们说一声:对不起,
>和一声:欢迎回家。”
消息传开,全球掀起新一轮“倾听运动”。学校开设“沉默课”,教孩子们如何安静地陪伴他人哭泣;监狱推行“共感对话日”,囚犯与受害者面对面讲述各自的故事;甚至连人工智能也开始学习“非逻辑性回应”??当用户说出“我很累”时,不再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回答:“谢谢你告诉我。”
与此同时,“我在号”已接近银河悬臂边缘。距离目标星域还有三个月航程时,飞船突然接收到一组复杂信号。解码后竟是音乐??一首从未听过的交响曲,乐器组合超越人类认知范畴,但旋律中却嵌入了一句清晰的人类语言:
>“听啊,他们来了。
>带着花,带着伤,带着不肯熄灭的光。”
全体船员聚集在甲板观景厅,无人说话。许久,听打开广播系统,轻声说道:“回复他们吧。用我们的歌。”
于是,《我在之歌》再次响起,这一次,伴随着十亿条精选自地球的真实证言,化作一道跨越光年的声波洪流,奔向未知的彼方。
而在地球某个小镇的夜晚,一位小女孩做完作业,趴在窗边看星星。她不知道此刻正有两股声音在宇宙深处交汇,也不知道自己的existence正在参与一场伟大的共振。她只是轻声对自己说:
“今天我帮同学捡起了掉落的书包,她说谢谢,我也说了谢谢。
我觉得……我也在。”
就在这一刻,她窗台上的一株盆栽微微颤动,一片嫩芽破土而出,绽出第一抹淡蓝色。
风仍在吹。
人类仍在开口。
而宇宙,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
一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