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沉默片刻,忽然问:“你们……梦见他了吗?”
女人一怔,随即点头:“每周三凌晨三点十七分,我会梦到一片雪原。有个少年背对我们挥刀,每砍一刀,天上就多一颗星星。醒来后,耳朵里总残留一段旋律,但我记不住歌词。”
启笑了:“那你不是坏掉的收音机。你是还在等待调频的频道。”
她转身走进果园,摘下一片沾露的叶子,轻轻放入对方掌心。
“把它贴在耳边。”她说。
女人照做。
刹那间,她浑身剧震,眼中泛起泪光。
“这……这是……”她颤抖着,“是当年我们被迫终止实验前,最后录制的那一段!可这段音频早就毁了!怎么可能??”
“它没被销毁,”启平静地说,“只是换了个地方存放??在花里,在风里,在每一个愿意蹲下来听的人心里。”
那群人久久伫立,最终深深鞠躬。
他们离开时,没有带走任何设备,只留下一枚铜制怀表,表面刻着一行小字:“时间之外,仍有回响。”
当天下午,启召集首批学员举行特别课程。
地点不在教室,而在果园中央。
她让孩子们围坐成圈,每人手中拿着一块来自共鸣墙的碎片??形状各异,材质不同。她告诉他们,今晚的任务不是说话,也不是唱歌,而是“分享安静”。
“闭上眼睛,”她轻声引导,“回想你最近一次感到安心的时刻。也许是妈妈摸你额头的时候,也许是朋友默默陪你坐了很久。不要用脑子想,用心去感受那个画面。”
孩子们依言照做。
起初,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渐渐地,有人开始微微发抖,有人嘴角扬起,有人悄悄流泪。五分钟过去,启突然察觉到异样??空气中出现了极其微弱的震动,像是无数细小的翅膀在同时扇动。
她抬头望去。
只见每一块握在孩子手中的碎片,竟开始散发出淡淡的光晕。颜色各不相同:红、蓝、黄、紫……它们彼此呼应,形成一圈环绕全场的光环。而位于中心的聆语花,则轻轻摇曳,铃晶高频脉动,仿佛在回应某种集体情绪的汇聚。
>**检测到群体共感场生成**
>**强度:Level2(稳定维持)**
>**命名:‘雏音环’**
>**附加效应:局部空间情感过滤增强**
启屏住呼吸。
这是第一次,多个未成年的共鸣体在同一时空达成自发同步。没有系统辅助,没有外部刺激,仅仅依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便构建出了一个纯净的情感共振场。
她看向阿澈。
男孩正安静地坐着,手中木柴刀平放膝上。他的脸沐浴在光晕中,神情宁和,像是听见了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
课程结束时,已有三位孩子能让手中的碎片持续发光超过十分钟。其中最小的女孩甚至在睁开眼后,准确说出了旁边男孩昨晚做的梦??关于一只迷路的小猫找到回家的路。
“这不是超能力。”启在日志中写道,“这是被遗忘已久的本能。我们曾用语言割裂了彼此,如今,是时候重新学会用心灵对话了。”
三个月后,“心音学堂”迎来第一位外国访客。
来自南美亚马逊流域的一位部落长老,带着一名十二岁的聋哑少女前来。据说,这名女孩天生无法听见声音,却能在风暴来临前数小时预知雷云走向,也能在族人争执时准确指出谁在说谎。
长老说:“我们称她为‘静语者’。她不是听不见世界,而是听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