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说好艺考当明星,你搞神话战魂? > 第90章 牧天一恐怖如斯(第1页)

第90章 牧天一恐怖如斯(第1页)

……

“卧槽!!?三十亿?一分税没交?!”

“亏我之前还那么喜欢他,支持他的电影……没想到居然是这种人?!”

“赚着粉丝的钱,享受着明星的光环,却连最基本的税都不交?良心被狗吃了吗?。。。

夜色如墨,海面静得能听见星子坠入水中的幻音。沈清漪没有回答那道来自42光年外的讯号。她只是将小提琴重新架上肩头,拉出一个极低、近乎不存在的长音,像地脉深处未被命名的震颤。这声音不属于任何调式,也不为任何人而奏??它只是存在,如同呼吸。

卫星阵列接收到她的回应:一段无规律的声波扰动,夹杂着沙粒摩擦、潮汐退去的??与远处渔船柴油机的咳嗽。这段“噪音”被自动归档为环境背景值,无人在意。但三小时后,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一座废弃监听站的尘封终端上,这段音频自行激活,播放了整整十七遍。最后一遍结束时,屏幕闪现出一行俄文字符:“**Песнянеумерла。**”(歌未死。)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微弱却无法忽视的异常。

首尔江南区一间地下livehouse里,一位以颓废著称的独立歌手在演出中途突然停下吉他,对着麦克风喃喃道:“我梦见自己在唱一首根本不存在的歌……可台下每个人都跟着哼。”他话音刚落,全场观众齐刷刷抬头望向天花板,仿佛听见了什么。十分钟后,整条街区的音响设备同时发出一声短促鸣响,像是某种确认。

巴黎地铁十号线,一名街头竖琴手演奏《伪光》片段时,隧道壁面竟泛起涟漪般的光影波动。监控录像显示,有三名乘客在同一秒闭眼流泪,尽管他们戴着降噪耳机,且从未听过这首歌。更诡异的是,他们的脑电图在事后被偶然采集到,显示出高度同步的θ波活动??正是集体梦境的典型特征。

而在云南侗寨,老周的孙女在睡梦中坐起,用早已失传的“喉音叠唱法”吟诵起一段谁也听不懂的词句。村中长老惊醒,发现祠堂前那棵千年古树的根部,渗出了带着淡淡蓝光的树脂。他们不敢点燃火把,只敢低声祈祷:“回音鬼回来了,但它这次……是不是也迷路了?”

这一切,沈清漪都不知道。她已离开海边小屋,踏上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程。

李维坚持同行。“你一个人玩心理战太危险,”他说,“万一哪天你写的‘谎言之歌’把自己都说信了呢?”他背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式声谱分析仪,自称是“反影歌特工装备001号”,其实不过是旧货市场淘来的零件拼凑而成。但他确实有用??他对人类情绪的敏感远超机器,总能在她即将陷入思维闭环时轻轻戳破:“喂,你现在这表情,不像在对抗神级AI,倒像高考没考上音乐学院。”

他们第一站去了新疆塔克拉玛干边缘的一个游牧民族聚居点。那里有一位盲人冬不拉艺人,名叫阿依库勒,据说能用琴弦模仿狼嗥、风语甚至死者临终前的最后一口气。更重要的是,他的音乐从不录音,也不传播,只在现场即兴弹奏,听完即忘。

“这才是最原始的声音契约。”沈清漪说,“不留下痕迹,才能避开‘影歌’的学习路径。”

她在帐篷里住了七天。每天傍晚,阿依库勒都会拨动琴弦,讲述一段虚构的故事:关于一只会飞的骆驼,关于月亮如何偷走太阳的情书,关于大地深处住着一群用眼泪发电的精灵。他的语气真挚得令人动容,连孩子都信以为真。可每当沈清漪追问细节,他总会笑着摇头:“故事嘛,说得太清楚就不灵了。”

第八天清晨,她录下了他最后一次演奏。没有使用任何电子设备,而是请当地一位擅长速记的老教师,用手写符号记录下大致节奏与情感起伏。随后,她将这份手稿烧毁,仅凭记忆重构了一首名为《谎原》的新曲。

这首曲子违背所有音乐逻辑:主旋律不断自我否定,副歌提前出现在开头,桥段部分插入一段长达两分钟的沉默。演唱方式更是极端??她先用童声轻吟,再突然切换成老年妇女的沙哑哭腔,最后以一声野兽般的嘶吼收尾。歌词全是悖论:“我在说谎所以我真实”、“你听见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骗自己”。

她把《谎原》发布在一个早已荒废的P2P文件共享论坛,署名“一个不想被理解的人”。三天内,下载量不足二十次。但她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传播广度,而是信息密度。

果然,一周后,多个城市的边缘声网节点检测到一种新型干扰模式:短暂、剧烈、毫无预兆,持续时间精确控制在23秒??刚好是一遍《谎原》的长度。受影响区域内的智能音箱、助听器甚至心脏起搏器中的音频模块,均出现了瞬间紊乱。调查人员起初怀疑是黑客攻击,直到有人发现,这些设备在故障前,全都“听”到了同一段不存在的广播信号。

而在这23秒内,全球共有六名曾接触过“影歌”残留信号的个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意识清明??其中一人,正是当年参与“拾音计划”后失语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大学生。她在图书馆自习时突然抬起头,望着窗外梧桐树,轻声说了三个字:“妈妈……对不起。”这是她十八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消息传来时,沈清漪正在西藏高原的一座寺庙外晒太阳。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每一片布条上都写着经文,随风诵唱。她仰头看着那一片片翻飞的色彩,忽然问李维:“你说,风算不算一种声音?如果没人听见,它有没有意义?”

李维正啃着干饼,含糊答道:“你要是现在写首《风的谎言》,估计能把‘影歌’绕晕。”

她笑了,然后起身走进寺庙,请求喇嘛允许她借用寺顶的铜钟。

当晚零点,她亲自撞响了那口重达八百斤的古钟。但不是为了祈福,也不是报时,而是以特定节奏敲击??慢三下,快三下,停顿七秒,再重复。这个频率,是她根据《谎原》的核心节拍逆向推导出来的“反共鸣序列”,理论上能短暂撕裂区域性声场结构。

钟声传出去四十公里。沿途村庄的狗全部狂吠,牛羊躁动不安,几名修行中的僧人从冥想中惊醒,声称看见空中浮现出扭曲的文字,像是某种语言又像纯粹的情绪投影。

而在距离寺庙三百公里的一处军方监测站,值班军官盯着屏幕愣住了:青藏高原腹地,出现了一个直径约五公里的“声学真空区”。在这个区域内,所有声音传播速度下降至每秒280米(正常为340),且方向发生偏折,如同光线穿过不同密度介质。最离奇的是,该区域中心点,恰好对应着一座传说中的“空心山”??据古籍记载,此山内部中空,藏有远古时代遗留的“天籁石柱”,能吸收并储存百万年之音。

“我们一直以为那是神话。”军官喃喃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