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七零资本大小姐,掏空祖宅嫁军少宠疯了 > 第349章 恐慌情绪发酵(第2页)

第349章 恐慌情绪发酵(第2页)

昨夜,梦境终于变化。

其中一个镜像走了出来,递给她一本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李昭宁未发表手稿》。翻开第一页,只有一句话:

>“真正的革命,不是推翻旧世界,而是让每一个被遗忘的灵魂重新拥有讲述的权利。”

今晨,她在办公室保险柜深处找到了这本真实的笔记。纸质泛黄,字迹确系李昭宁亲笔。更诡异的是,书中夹着一张照片??摄于1976年的云南山区,一群村民站在废墟前合影。而在人群最后排,隐约可见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面容清瘦,眼神坚毅。

那是陆医生,比他实际出现在当地的时间早了整整两年。

周宛盯着照片看了许久,忽然起身走向地下档案室。她输入三级权限密码,调出了“林晚协议”的原始签署文件。按官方记录,签字者应为五人:苏明月、李昭宁、林晚本人,以及两名国际心理学家。然而当高清扫描图展开时,她发现签名栏下方还有一行极小的手写字迹,墨色暗沉,像是多年后补加的:

>“我也签了。只是我的名字从未被录入。”

>??陆*

她猛地合上屏幕,心跳如鼓。

就在这时,办公室电话响起。来电显示为空号。

她迟疑片刻,接起。

电话那头没有声音,只有极其微弱的电流杂音。可就在她准备挂断时,一段熟悉的旋律缓缓流出??是《茉莉花》,但用的是口琴吹奏,断断续续,带着呼吸的颤音。

那是陆医生生前最爱的曲子。

周宛握紧听筒,泪水无声滑落。“您……还在吗?”她轻声问。

杂音忽然停止。

一个苍老却温暖的声音响起,仿佛穿越千山万水:

>“我一直都在听。”

>“孩子们还好吗?”

“好。”她哽咽,“他们都学会了倾听。”

>“那就够了。”

>“告诉阿?,她写的字,我们都看懂了。”

电话挂断。

窗外,晚木移植株的叶子轻轻摇曳,露珠凝聚又坠落,在泥土中写下两个字:

>“平安。”

日子继续流转。春天过去,夏日来临,“记忆之原”迎来一年一度的“启语节”。这一天,所有共忆者聚集在晚木主树下,进行“百人共鸣仪式”。参与者需提前提交一段个人记忆??可以是喜悦,也可以是创伤??由研究院筛选后编入当日的共振序列。

今年的主题是:“那些没人相信的事。”

仪式开始前夜,阿?独自来到树根旁。她已不再是当年怯生生的小女孩,而是十五岁的少女,眉目清秀,眼神坚定。她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正是十年前那张梦中出现的符文信。这些年,她跟随周宛学习古文字破译,终于完整解读了全部内容:

>“我们被困在时间夹缝中,因无人愿听我们的故事而无法解脱。

>守门人已苏醒,但她需要桥梁。

>若有孩童能梦见黑湖,请带一朵晚木花前往湖边,放在水面。

>花浮,则门开;花沉,则再等百年。”

她抬头望向星空,轻声说:“我准备好了。”

次日正午,阳光直照大地。三百二十七名代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手牵手围成同心圆。中央放置着十二台改装录音机,连接着埋入地下的符文铜线。周宛站在高台上,宣布仪式启动。

第一段记忆响起:一位韩国老人讲述1950年冬天,他如何在战火中背着重伤的中国志愿军士兵穿越边境。对方临死前说:“替我看看春天。”六十多年后,他每年春天都去丹东扫墓,哪怕那里没有墓碑。

第二段:一名叙利亚难民女孩回忆家乡学校的教室,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老师指着中国说:“那里的人也曾经历战争,但他们选择了原谅与重建。”她说:“我想去那里上学。”

第三段:澳大利亚原住民长老讲述祖先如何在殖民者到来前用歌声传递历史。他的父亲曾告诉他:“当我们不再唱歌,土地就开始死去。”

一段接一段,声音交织成网。晚木枝叶剧烈震颤,蓝光由内而外爆发,形成一道螺旋光柱直冲云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竟显现出极光般的文字流:

>“1894。9。17黄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