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这小子是状元,自己今日人前显圣,亏得汪应辰没出口,否则出风头的就是他了。
而且汪应辰今年不到三十岁,长相也不赖,若是二人同在,恐引得佳人注意。
汪应辰一愣,随即看到官家眼角那一丝难得的惬意,顿时会意,眼中露出一丝促狭的笑意,拱手道:“是,先生,学生。。。。。。这就去‘体察民情’。”
。。。。。。
玉海楼,矗立于襄阳城中心的十字路口,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主街与南北大街的交汇处。
这里是襄阳最繁华的所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楼高三层,乃是典型的宋式砖木结构。
门口高高耸立着一座用竹木绑缚、彩帛装饰的“彩楼欢门”,在夕阳的余晖下流光溢彩,煞是气派。
崇祯拾阶而上,穿过喧闹的一楼大堂,径直来到三楼。
三楼名为“临江雅座”,视野极佳。
推窗望去,不仅能俯瞰半个襄阳城的万家灯火,更能远眺汉江上的点点归帆。
在侍者的指引下,崇祯走进了一间名为“听雨轩”的雅间。
屋内布置得极尽清雅,一几一案,皆是紫檀木制。
案上摆着精致的茶点、文房四宝,以及几本泛黄的宋词抄本。
角落里,一炉龙涎香正袅袅升起,与窗外飘来的江风交织在一起。
韩书宁早已等候在此。
她换下了一身素白,着了一件淡紫色的襦裙,外罩月白色轻纱。
少了几分在雅集上的凛冽锋芒,多了几分如紫藤花般的温婉与幽静。
见崇祯进来,韩书宁起身敛衽一礼,动作行云流水,优雅至极:“赵先生,书宁有礼了。”
“韩小姐客气。”崇祯回礼,在对面坐下,目光坦荡地欣赏着眼前的佳人,“今日雅集一别,没想到这么快又能聆听小姐的高论。”
韩书宁微微一笑,并未多做寒暄客套,而是亲自执壶,为崇祯斟茶。
“先生今日那句‘江山万里待潮头’,令书宁久久不能平静。”
韩小姐声音轻柔,透着一股认真的劲儿:“书宁平日里多读柳永、秦观之词,总觉得词之一道,贵在情致婉约,写尽离愁别绪方为上品,但今日听了先生之诗,方知自己格局小了。”
茶水注入杯中,热气腾腾,带起一阵清幽的茶香,竟隐隐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紫藤花香,那是韩书宁袖口自带的熏香。
崇祯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素手调羹的美人,心中一动,随口吟道:
“茶烟袅袅笼花影,诗思悠悠入汉江。”
韩书宁倒茶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脸颊飞起两朵红云。
这两句诗,不仅应景,更是在隐晦地夸赞她如花影般美好,且将两人此刻的氛围描绘得如梦似幻。
“先生才思敏捷,小女佩服。”
韩书宁轻声回应,将茶盏推至崇祯面前,不敢直视他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
“其实,柳永之词,胜在细腻,然失之于格局。”
崇祯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侃侃而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美,却透着一股颓废之气,而苏东坡则不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放中藏着对民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词,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应是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