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先生。”
韩书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脸颊绯红,眼波流转,第一次极其认真且郑重地说道:
“今日之恩,今日之教,书宁。。。。。。铭记于心。”
。。。。。。
几日后,韩府。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案几上那几本散发着清新墨香的新书上。
封面上,“宋词评注”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是当今书坛大家的手笔,更别提那精美的排版与上乘的纸张,无一不透着文渊阁的满满诚意。
韩书宁捧着自己的心血,手指轻轻摩挲着书页,清冷的眉眼中难得浮现出一抹如释重负的欢喜。
“小姐,小姐!”
侍女云儿快步走进来,手里捏着一张淡金色的帖子:“赵先生派人送帖子来了。”
“赵先生?”韩书宁心头微微一跳,放下书卷,接过帖子。
帖子上字迹遒劲,邀她今日申时,去汉江泛舟赏景,以庆新书刊印之喜。
韩书宁拿着帖子,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若是换了旁人,她定是一口回绝,孤男寡女,泛舟江上,传出去足以毁了自己清誉。
但看着案上那几本新书,韩书宁心里清楚,若无这位神通广大的赵先生暗中相助,这书怕是这辈子都难以见天日。
这份恩情,太重。
且那日茶楼一叙,赵先生在诗词与格局上的见地,确实令她折服。
那个年长男人的身影,这几日竟总是莫名地在她脑海中浮现。
“。。。。。。罢了。”
良久,韩书宁轻叹一声,将帖子收好,脸颊微烫:“去回话,就说。。。。。。书宁应邀。”
。。。。。。
申时三刻,汉江之上。
江阔云低,秋水长天,一艘不大不小的乌篷船,如同一片悠然的落叶,荡漾在碧波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