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解春衫 > 第153章 她才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人(第2页)

第153章 她才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人(第2页)

她沉吟片刻:“见。但不是以未婚妻的身份,是以新政使者的身份。告诉使者,若真想结盟,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北狄‘女子不得骑马射箭’的旧律,并派百名少女来京学习律法与医术。能做到,方可谈其他。”

归雁领命而去。

夜深人静,谢?独坐灯下,翻阅一本旧书??《女诫新解》,乃母亲手稿残卷。她在扉页写下一行小字:“儿今日所行,皆承母志。山河虽改,初心未易。”

忽听窗外轻响,一道黑影跃入庭院。

“是我。”裴昭摘下面纱,脸上带着伤痕,左臂缠着绷带。

“伤得重吗?”谢?急忙起身。

“皮肉伤。”裴昭笑了笑,“倒是抓到了一个人??东厂暗桩,潜伏在春衫卫后勤营整整两年。他供出一件事:当年泄露谢家机密的,并非外人,而是府中一位乳母之子,后来被陈厉收为义子,现藏身岭南。”

谢?闭了闭眼,没有惊讶,只有悲凉。

“查出来就好。”她低声说,“等局势稳定,我去一趟岭南。”

裴昭看着她,忽然问道:“你后悔吗?若当初选择隐姓埋名,本可安稳度日。”

“后悔?”谢?抬头望月,“三十年前那个雨夜,我躲在柴房听着母亲被拖走的哭喊,发誓有一天要让所有母亲不再流泪。现在,千万个女孩能昂首走进学堂,能为自己说话,能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结果,值得我用一生去换。”

裴昭沉默良久,终是轻轻握住她的手:“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谢?站起身,推开窗棂,“我们要把春衫穿到更远的地方去。西北牧区,女子仍不得记账;西南苗寨,新娘要陪葬三天才能脱孝;东海渔村,寡妇再嫁被视为不祥……这些枷锁,一根都不能留下。”

翌日清晨,一道新令传出:春衫卫改制为“国民平等署”,隶属内阁,统管全国教育、婚姻、继承、就业平权事务。谢?任首任总执事,不领俸禄,不受封爵,唯持银簪为信物,行走四方。

三个月后,第一场女子科举开考。全国一万三千余名女子报名,考场设在原东厂大堂。试题由谢?亲拟:

>**论:女子治国,弊乎?利乎?请据史实与民生述之。**

答卷中最动人的一篇出自江南农家女之手,全文无华丽辞藻,唯有一句令人泪下:

>“我娘一辈子没认过字,却把我爹留下的账本记得清清楚楚。她说,心明比眼亮更重要。既然我能算清一家柴米油盐,为何不能算清一县赋税盈亏?”

此文被评为头名,作者获赐“春芽奖”首位殊荣。

十年光阴流转。

昔日战火纷飞的太行山,如今遍植腊梅,成为女子游学圣地。每至冬末,漫山花开如雪,香气袭人。山腰建有一座“春魂碑林”,镌刻着春衫卫成员姓名与事迹。其中一块石碑上写着:

>**戴缨,字知微。执教三十载,著书十二部。倡女子独立之思,启民智于蒙昧之时。世人谓其已死,实则永生。**

而在京城女子学院中央大厅,那朵夹在信中的腊梅标本依旧完好如初,玻璃罩前常年摆满鲜花与手写诗笺。孩子们每天清晨都要齐声诵读《春衫诏》十二条,声音穿透长廊,回荡在整个城市上空。

某年立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来到学院门前,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女童。

“我要让她读书。”老人对守门学子说,“她爹娘都死了,死在反对女子入学的暴乱里。但我答应过他们,一定要让闺女上最好的学堂。”

值班的教师正是当年的林婉儿,如今已是医学教授。她蹲下身,轻抚小女孩的脸颊:“你叫什么名字?”

“春芽。”女孩怯生生地回答。

林婉儿笑了,眼中泛起泪光:“好名字。欢迎你,来到春天开始的地方。”

风又起了。

檐角铜铃轻响,一如三十年前那个雨夜。

谢?已年过六旬,隐居于江南一处小镇。每日清晨,她都会沿着青石板路走去书院,看一群群女孩背着书包奔跑而来,笑声洒满小桥流水。有时会有孩子认出她,跑过来甜甜地叫一声“谢婆婆”,然后递上一幅画??画里是一位穿红袍的女子,手持银簪,身后跟着无数穿着春衫的女人,走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她总是笑着接过,放进随身布袋。

这天傍晚,归雁来访,带来一封来自极北边陲的信。信中说,当地女子终于争取到参与部落议事的权利,为首的女孩在大会上朗读了《春衫诏》全文,并在雪地上写下四个大字:**春至北荒**。

归雁望着窗外暮色,轻声道:“你说,咱们这一生,够了吗?”

谢?坐在院中,手里缝补一件破旧的春衫??那是最早一批战士穿过的,针脚歪斜,布料粗糙。

她停下针线,抬头看向星空,缓缓说道:“不够。只要还有一个女子因为性别而低头,春天就没有真正到来。但我们已经种下了种子,它们会自己生长,一代接一代,直到覆盖整个大地。”

风吹动屋檐下的腊梅干枝,沙沙作响。

就像希望,从未停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