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9章
“无妨。”朱兴明微笑道:“是田文浩带人来迎了。”
果然,不多时,一队人马疾驰而至。为首的中年官员滚鞍下马,拜伏在地:“臣辽东总督田文浩,恭迎圣驾!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朱兴明下车扶起田文浩:“是朕不让通报的,文浩,几年不见,你瘦了,也黑了。”
田文浩激动得声音微颤:“臣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的分内事。。。”
入城途中,田文浩汇报着辽东近况。朱兴明仔细听着,不时发问。说到铁路之事,田文浩叹气道:
“陛下圣明,如今辽东物产丰饶,皮毛、人参、东珠、粮食,样样都是关内紧缺的货品。奈何运输不便,只能靠马车慢行。若遇雨雪,道路泥泞,常常旬月不能通行。若能通铁路,则辽东与中原联为一体,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朱兴明沉吟道:“修建铁路耗资巨大,朝廷近年国库吃紧,你应是知道的。”
“臣明白。”田文浩点头:“但臣算过一笔账,若铁路修通,每年辽东特产输往关内,关内货物运来辽东,仅关税一项,五年便可回本。更不必说战略上的好处。”
谈话间,车驾已至总督府。朱兴明却摆手道:“不必进去了,给朕找身寻常衣服,朕要看看这沈阳盛京城的真实模样。”
田文浩知道朱兴明的性格脾气,也就不敢再劝,只得命人取来几套寻常富商穿的衣袍。
半时辰后,朱兴明已是一身靛蓝绸缎长袍,外罩貂皮坎肩,头戴狐皮帽,俨然关外富商打扮。孟樊超、来福、旺财也都换了装束,紧随其后。
沈阳盛京城街道宽阔,商铺林立。汉人、满人、蒙古人、朝鲜人往来穿梭,各自说着带口音的汉语交谈还价,竟无隔阂。
朱兴明在一处卖人参的摊前停下,操着刚学的东北口音问道:“老哥,这参怎么卖?”
摊主是个满族老汉,打量他一眼:“客官好眼力,这是长白山老参,二百文一钱。”
“哟,这价够硬的。”朱兴明笑道:“能便宜点不?”
“看客官是实在人,一百八十文,不能再少了。”老汉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牙。
朱兴明买了二两人参,状若随意地问:“老哥,生意怎么样啊?”
“还成。”老汉一边包人参一边说,“比前几年强多了。路好走了,关内客商来得勤,价也上去了。”
“听说要修铁路了?”朱兴明试探着问。
老汉眼睛一亮:“那敢情好!真要通了铁龙,我这参早上还在山里,晚上就能到北京城!就是不知猴年马月能修成哟。”
朱兴明笑笑,辞了老汉,继续前行。
走过几条街,忽见前面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孟樊超立刻警觉,护在朱兴明身前。
“去看看。”朱兴明道。
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汉人商贩和一个满人猎户正在争执。地上撒着一堆毛皮,猎户揪着商贩衣领,满脸怒容。
“怎么回事?”朱兴明问旁边看热闹的人。
“王老五卖假皮子,让人逮着了。拿狗皮染了色当狐狸皮卖,忒黑心!”有人嗤笑,
那猎户气得满脸通红:“我拿全家的冬粮换你这皮子,你竟如此欺人!”
商贩王老五却趾高气扬:“买卖自愿,银货两讫,哪来的假皮子?你莫要血口喷人!”
朱兴明皱眉,上前拾起一张皮子仔细看了看,又嗅了嗅,对猎户说:“这位兄弟,他确实骗了你。这皮子手感不对,染料味道也重,确是狗皮仿的。”
商贩顿时恼羞成怒:“哪来的多管闲事的?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