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看向冯科长:“昨儿去县里开会,领导还说,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应该适当鼓励下面生产队搞副业,可以考虑先在有积极性的生产队搞试点,生产队提出试点项目,公社审查后上报到县里,如果能实施的话,县里会给予资金技术扶植,我看桑园村生产队的积极性就很高吗,这样的积极性冯科长说是不是该鼓励?”
冯科长打了个哈哈:“是该鼓励,不过光有积极性不成吧,搞试点除了积极性还得有先决优势,比如您们公社的下沟村生产队能烧砖,县里便帮着扩建了砖窑,这桑园村生产队靠山临水风景是好,可这光风景好搞不了项目也没用啊。”
冯科长的话虽然不中听却是桑园村的现状,桑园村除了风景好的确没别的优势,当然是这时候,如果在后世,风景好就是最大的优势,完全可以盖农家院发展旅游项目,但现在不行,这会儿老百姓也就刚吃饱饭,有些偏远地区还饿着肚子呢,城里人就算比农村好过,也远远没达到可以出去旅游的条件,出个公差都得自带粮票,还旅什么游啊。
所以,这会儿在农村发展副业农家院根本不现实,如果归南提出来,只会是笑话,可她也想不出适合桑园村的副业,事实上她对这个时代的了解非常浅显,除了穿过来这些日子的亲身体验,便是从祖父的讲古中知道的一些信息。
而祖父出身的叶家是有名的中医世家,从解放前就已移居京城,祖父是在京城出生的,基本上从祖父开始叶家便已是地道的京城人了,就算赶上知青下乡,也是京城郊区,加上叶家世代行医,名声极好,特殊时期也没受太多波及,所以,祖父跟自己说的那些七十年代的事儿,跟桑园村的境况不一样,也就没有借鉴意义。
说起来,这个时候祖父好像还是二十多的小年轻,也不知自己有没有机会见,如果见到该不该相认呢?想到此,归南忽觉自己有些好笑,祖父远在京城,离这儿不说千里之遥也不算近,哪可能见的着,就算见了,二十多岁的祖父应该还没结婚呢,若自己说是他的孙女,祖父肯定以为自己精神有问题。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穿越者都能开外挂混的风生水起,至少自己不行,抛开自己的专业处处都是盲区,而自己的专业除了治病其他毫无作用,想帮桑园村搞副业是没戏了。
正想着,蓝慧娟开口道:“又不是只有烧砖才是副业,对农民来说除了种地其他都是副业,挑一个合适的不就行了。”
冯科长目光闪了闪:“这事儿明儿再说,先给小东治病。”意思很明白,如果归南治好他儿子的病,一切好商量,治不好,别说什么试点项目,不找桑园村生产队的麻烦都是好的。
当干部的都是人精,一句话就知道什么意思,王书记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万一归南没把冯科长儿子的病治好,自己这个公社书记只怕都得跟着吃瓜落儿了。
也不敢再提试点的事儿了,王书记不提,郑家福更不敢提,屋里安静下来,气氛有些尴尬,忽听外面汽车声,王书记忙道:“药抓回来了,真快。”
这不废话吗,从桑园村到公社卫生院,骑车子来回也就一个半小时,更何况开吉普,能不快吗。
说话儿的功夫,三顺进了屋,三顺满脸通红,显然是头一回做吉普车,激动坏了,果然不管什么时代,男人对汽车都有异乎寻常的热情。
三顺把药递给归南:“小陆大夫说,你这回开的方子,她在书里见过,叫小青龙汤,只不过你开的方子比书上的少了生姜,还让我问你是不是写漏了。”
归南:“生姜家家都有,没必要特意去药房抓,一会儿煎药的时候你切五片生姜放进去就好了,还按照上回的法子煎。”
三顺点头:“知道。”说着扭身出去煎药。
归南转头跟蓝慧娟道:“等药煎好,温着吃下,睡一觉就好了。”交代好,起身往外走。
冯科长伸手要拦归南却被妻子拽住,冯科长急道:“她是大夫,她走了,谁给小东治病。”
蓝慧娟叹了口气:“她不是说了,等药煎好温着吃下,睡一觉就好了吗,既如此也就用不着她了,不走难不成睡这儿吗。”
冯科长:“那她不把话说明白。”
蓝慧娟:“南大夫说的很明白,是你没听明白。”说着看向郑家福:“还要劳烦郑队长帮我哥安排个住处。”她说的哥自然是外面开吉普的公安同志。
郑家福搓了搓手:“咱乡下地方,别的没有,闲屋子有的是,只不过条件跟城里没法比,就怕公安同志住不惯。”
蓝慧娟摇头:“这个队长不用担心,我哥以前在部队当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