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小时读囊萤映雪的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汪曾棋这篇手稿的内容,跟徐峰上辈子在课本上看到的那篇文章相差无几,字里行间有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又有着文人散文的诗意与底蕴,读来不费力、不刻意,轻松自在。
忍不住凑到厨房门口的徐峰笑着称赞道。
“汪老,您这篇《端午的咸鸭蛋》写得是真好啊,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我早就说了,您写这样的文章肯定合适,文字干净通透,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清静!”
“嘿嘿!”
汪曾棋这回倒是没反驳,他就爱写点花花草草,吃的喝的,写点让人看了觉得舒服的东西。
扯着嗓子抒发革命豪情的,不是他的做派。
“您老就得笔耕不辍,得继续写,好好写!
写写这人间草木,世间风物,把您这些年去过的,见过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徐峰继续鼓励道,小老头嘴上说着“再看再看”,心里却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这回写完这篇《端午的咸鸭蛋》之后,他创作的欲望同样大涨了许多,要是之后这篇文章能够顺利刊登,他还真打算多写点这样的文章。
他马上就要年过六十了,要是再不写,怕是再过几年,都把之前的事都给忘了!
得趁着现在还能写得动的时候,再多写点!
到了饭点,汪家的其他成员也陆续回来,围到了餐桌前,最终除了老大还在学校没回来,其他人都凑齐了。
小老头一边招呼他吃饭,一边给他介绍着桌上这菜品。
“小徐同志,你要是叫我做什么鲍鱼海参,那我没这本事,不过做几道家常菜,我还是得心应手的。
你看今天这几道家常菜,样样都有我的独门秘方。”
“这拌芥菜得先堆成宝塔形,顶上再撒上海米;油条掏空塞上肉沫再炸,酥脆得能叫人说不出话来;最绝的是这炒小萝卜,用干贝这么一吊,味道得飘出十里开外……”
看得出来,小老头对自己的厨艺还是很自信的。
而在夹筷尝过之后,徐峰也发现对方说得绝非虚言。
虽然这几样他之前也都吃过,但在这里,尝起来确实能感觉口感大不相同。
“您老这手艺,比外边的那些大厨还绝……”
只会吃不会做的徐峰,这会对着小老头竖起了大拇指,后者笑得眼睛眯得只剩下一条缝,脸上有着几分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