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真不愧是我西山的翘楚,汝父若是能听到你这般论述,想来是心里头也会十分欣慰。”
张允修顿了顿又询问说道。
“既然你知道这个道理,那又是否知道安南人为何与大明离心离德?他们世代效仿中原王朝,世代学习中原诗书礼仪,甚至国王公卿皆是以说汉话为荣,却为何不服管教,千百年来屡次三番的叛乱?”
王衡顿时有了一些明悟:“先生的意思是,安南人与我们缺了同理心?”
张允修摇头叹息说道:“不单单是缺了同理心,也同样是缺了一个利字,安南人远在天边,我大明京都远在千里之外,所谓鞭长莫及。
想要管教管教不到,想要以科举取仕,却不能令安南人同利,中原王朝与安南相隔山林重重,即便是诵读诗书也难以同心。
让安南人学习中原礼仪,熟悉中原文化典籍,固然是有些作用,可若是他们不能同心,你花再大力气,也不过是培养出一群敌人罢了。”
王衡一时间感觉头皮发麻,甚至觉得王锡爵此行凶多吉少,他言语有些急切地说道。
“那先生您有办法?”
张允修摊开手说道:“办法已然在做了,你适才所问不就是办法么?”
见对方一知半解的模样,他又继续解释。
“典籍之字句,礼仪之形式,虽难以令人‘同心’,可却并非是完全无用的。
依靠着典籍、礼仪,总归能使藩国对我大明有所认同。
可这认同还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利,这便是‘百科全书’的意义。
此书包涵万千,却是浅尝辄止,说得皆是我大明的风土人情,讲得乃是如今大明发展的繁荣盛景。
藩国臣民们见其中所记录,必然对大明生出好奇,所见大明之生活,必然是心向往之。
以此再结合四书五经之儒教,你觉得藩国臣民们是否能与我等‘同心同理’?”
王衡眼中瞬间绽放出光彩来,赞叹着说道。
“此计甚妙!”
可不免又觉得缺了点什么。
“然却似乎还不够。”
“自然是不够。”
张允修笑着摇摇头说道。
“只会动嘴皮子算什么英雄?嘴皮子没法让你攻营拔寨,合纵连横的前提是,你的拳头要足够硬。
这便是如今大明要发展火器,发展水军,推行科学新学的原因。
打铁仍需自身硬。”
王衡细细琢磨一番,自己这位恩师说话很浅显,可却总是暗含道理,他拱拱手说道。
“谢先生教诲。”
一个月之后。
出人意料的,京城的天气好转了不少,天空中久违高高挂起好几天太阳。
京城百姓们得了空,终于能够走上街头晒晒太阳,即便是啃着几个冻硬的馒头,今岁也比往年要好太多。
至少今岁城中,不再如往年一般饿殍遍地,五城兵马司运输尸体的推车,也不再似从前那般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