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分无疑是一个开创纪录、碾压全场、奠定绝对优势的超高分数,如同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山,骤然矗立在了后续出场选手的面前,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迫感。
巨大的心理压迫,让紧接著第二位出场的歌手杨晓晴发挥出现了问题。
她演唱的是一首中规中矩的都市情歌,虽然整体完成度还可以,但在林轻雪珠玉在前、评委和观眾审美閾值被瞬间拉到极高水平的情况下,她的表演相比之下显得平淡乏味,甚至在衝击副歌部分时出现了一个轻微的走音和气息不稳的失误。
最终,她只拿到了8。89分,脸色苍白地下了台,眼神中充满了失落与不甘。
杨晓晴的分数,像一个减压阀,让后台休息室內尚未出场的大部分歌手暗暗鬆了一口气。
至少,在一个令人绝望的超高分之后,压力似乎並没有持续保持在那恐怖的水平线上。接下来出场的歌手,只要发挥正常,水准在线,得分大概率都能稳定在9分以上。
根据歷届比赛的评分规律,9分可以说是一个及格线,低於9分,则通常意味著表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无法被忽略的技术或艺术性失误。
果然,后续出场的几位歌手,分数大多集中在9。2到9。4分之间,没有再出现低於9分的情况。
第三位出场的天王级歌手张纪,凭藉其强大的舞台掌控力、深厚的演唱功底和一贯稳定的发挥,拿到9。65的高分,暂列第二,展现了老牌天王的强大实力。
之后出场的几位歌手,虽然表现稳健,但也无人能再超越张纪,更遑论去挑战林轻雪那遥不可及的9。79分。
赛程过半,气氛似乎逐渐趋於平稳。然而,第七位登场的天后林菲,再次引爆了全场。
她的新歌,副歌部分充展现了她飈高音的天赋。强大的气场、极具穿透力的金属质高音和富有戏剧张力的舞台表现贏得了满堂彩,评委们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最终得分9。70分,一举超越天王张纪,跃居第二位。
而来自星工场影音公司的梁燕琳,则抽到了或许是最不理想、最具挑战性的签位——最后一个登场。
此时,演播厅內的高强度录製已持续进行了近三个小时。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情感投入以及身体被固定在座位上的疲惫感,使得观眾们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审美和心理上的双重疲劳感。
最初的兴奋劲头早已过去,掌声和欢呼声似乎不再像开场时那般爆烈如火、发自肺腑,萤光棒的摇摆也稍显机械和程式化。
许多人的精神和注意力都处於一种本能性的涣散和期待终局的状態,交头接耳地议论著之前的表演和可能的排名,很难再像开始时那样,全神贯注、心无旁騖地投入到欣赏最后一首歌曲本身的细微妙处中去。
他们更关心的是最终的结果,甚至是结束,最好快点结束,回家洗洗睡。
当然,最终的专业打分权牢牢掌握在评委手中。
评委们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丰富经验要求他们必须对抗这种疲劳,对每一首参赛作品都投入同等的、专业的关注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状態的干扰,以保证评判的公正性。
但是,评委也是凡人,並非铁打的数据处理机器。在长达数小时的录製中,他们的大脑需要持续高速运转,分析这么多首风格各异、水准不俗的歌曲的无数细节。
尤其是刚刚经歷了林菲天后那般极具衝击力和消耗性的表演之后,他们的听觉感官、审美神经和大脑皮层同样会经歷饱和、疲劳与注意力的自然衰减。
在这种状態下,对於最后一位出场的、名气和实力在公眾认知中相对而言並非顶尖的歌手,潜意识里还能抱有多大的期待值呢?审美的倦怠感或许会无形中降低心理预期。
更何况,梁燕琳在大眾视野中並非那种以现场爆发力著称、足以压轴炸场的歌手,她在公眾和媒体的一般认知中,更多是被归类为颇有潜力、声音特质不错但尚需顶级舞台和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处於上升期的弱二线歌手。
评委们都是业內炙手可热、日程表以分钟计算的大忙人,他们並没有时间参与前期繁琐的彩排环节。
因此,他们与所有现场观眾一样,也是在正式录製时,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被严格保密的原创歌曲。
他们对於每一首新作的初体验,都是真实而即时的。
所以,此时此刻,在这个灯光璀璨却又瀰漫著无形疲惫的演播厅里,没有人知道梁燕琳即將演唱的参赛作品质量究竟如何。
是一首平庸之作?还是略有亮点但难以撼动格局?抑或是……一颗被深埋於赛程最后、等待压轴引爆的、足以带来顛覆性惊喜的超级炸弹?
所有的疑虑、审慎下调的期待、漫长比赛积累的疲惫感、以及“最后一个出场”本身所天然背负的巨大无形压力——
这所有的一切,都沉甸甸地、毫不留情地压向了那个人——来自星工场影音公司的歌手梁燕琳。
她的亮相,尚未开始,便已充满了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