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打破教育的“迷思” > 一位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轨迹(第1页)

一位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轨迹(第1页)

一位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轨迹

——对话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

上海市教育功臣仇忠海

2008年,我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当时被评上的10个人中,只有我是中小学校长。这个荣誉就像泰山一样压在我身上。我觉得,说我是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了。从197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当了25年的校长。我很愿意和大家谈谈自己成长中的一些经历,很个性化的东西,和大家交流。

一、成功的起点是感到自己的价值

我是七宝中学1968届高中毕业的,1969年到塘湾乡插队。这期间很迷茫,特别想读大学,但一直没机会。当时弄到几本诗集,泰戈尔、海涅、普希金他们写的,我很喜欢,每天抄啊读啊。直到现在,“我体验了愿望,我厌倦了幻想,现在只剩下一片苦难,那心灵空虚的果实”(普希金诗句)都记得特别深。当校长后,我特别注意用文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我想,这种办学思想是和自己这一段经历有着密切关系的。

后来有机会叫我去当代课教师。本来以为是教语文,却当了物理老师。学物理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物理是讲究规律的,它是实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往深了说,学物理使我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物理学对问题的研究,切口不大,但研究得很深,事物之间有一种逻辑关系,你可以一直思考下去。文科呢,面铺得蛮开,但研究得相对浅一点。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后来对我管理学校起了很大的作用。实事求是、讲究规律,是物理学对我的影响。

刚代课的时候,我就想,这辈子不要当老师。为什么呢?原来在农村插队,虽然白天蛮累,但晚上还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一代课,从此就没有自己的晚上了,你必须为明天的课去做好准备,备课啊,改作业啊,家访啊,都是在工作结束之后的事,晚上没时间玩了。当时,我给一位朋友写信感慨:晚上的时间多宝贵啊!

“四人帮”粉碎后,我被抽调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一年的师资培训,1977年回到塘湾中学教高中物理。那一届理科有12个学生,我还记得1978年春节刚过,就开始教学生“力学”。当时自己知道得也不多,就一边自学,一边和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当年,我带的那批学生中,有8个考进了大学。最好的一个学生物理考了97分(当时满分100分)。

一下子,我蛮有成就感的,觉得当老师挺好。尽管带这届学生我很累,所有给学生做的卷子,我都要自己做一遍,当时备课又没有教材,我用的是《中学数理化丛书》物理一册到四册,还有中专的教材和大学物理,每天备课我都要把它们通读下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写教案,有时工作到半夜两点钟。真的很苦。由于1978年学生考得好,我当年就被评上了上海县先进工作者,第二年到莫干山疗养,我感到非常光荣,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从那以后,我对教育工作非常投入,而投入让我的教学越来越娴熟。渐渐地,我从物理组长变成理化生大组长,变成教导处副主任,变成工会主席,1984年当上了校长。

所以做教师成功的关键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调动自己的兴奋点,而且陶醉于学生的成长,感觉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和自己的付出紧密相关的。那个时候,我想自己一定会当个好教师的,因为我愿意把心放在上面。

在塘湾中学,我一边教书,一边学习,没有间断过。1979年到1984年,我用4年时间拿到了大专学历,1985年塘湾中学的高中被撤掉,我被推荐到上海师范大学脱产两年读本科。后来华东师大举办的骨干校长培训班、高级研修班,我也参加了,我大概是参加次数最多的学员吧。到现在,我已经参加了4届培训。这类理论学习比较系统,许多实际中碰到的问题,一和理论相结合,你就会有一种顿悟:“哦,原来里面是有这个规律的。”记得我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学到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能级理论”,感到每个人的能量确实是不同的,但能量与能量之间不是连续的,而是一级一级的,这就是能级。“能级管理”实际就是量才用人,把每个人放在适合他的位置,把他的能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目标管理理论也是这个时候系统学到的。后来,我把能级管理、目标管理等理论,结合学校实际,用到学校管理中去,非常成功。1988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在科学管理中求超脱》。理论学习,让我的思维得到碰撞,闪出火花,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放下学习。

我当校长期间,塘湾中学虽然是农村完中,但它的教学质量仅次于区重点中学。后来我又到了友爱实验中学、七宝中学,都是在学校陷入低谷的时候接手的,也都是在很短的时间让这些学校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不仅是自我挑战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后来,我有机会当副镇长、当区教育局局长、当董事长,但我都放弃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就适合当校长。由于全身心投入办学,家里的事没有心思去管,我感觉欠爱人很多。但现在,我回过头去看看,能办好一所学校就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这也是我的人生观。

二、当好校长的三个必备条件:“天时、地利、人和”

怎样才能当好一名校长?我想有“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必备条件。

“天”,往大里说是国家的教育环境,政府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往小里说,就是你顶头的局长。局长是不是开明,是不是真的懂教育,很重要。1994年,当时闵行区教育局局长陈儒俊跟我说:“区委常委讨论决定,把你调到七宝中学任校长。”当时,我所在的友爱实验中学是副科级单位,七宝中学是正处级,相当于“连跳三级”。但七宝中学当时情况很糟糕,升学质量已经滑到市重点的最后了,重点率只有31%。好的老师都走掉了,我接了一个烂摊子,刚开始就不想过去。

陈局长给我说了两段话。他说:“忠海啊,七宝中学就交给你啦,我们只认你。学校怎么发展是你的事,你可以放开手脚去干,在学校发展的过程当中,你的权可以比我还大。但是你记得不能乱来,乱来我还保留一个权,我可以弹劾你。”现在想想,这些话虽然是1994年说的,但其实就是今天提倡的现代学校制度,就是“依法办学,自主发展,自我约束”。“学校交给你啦,你不能乱来”,这是依法办学、自我约束;“学校怎么发展是你的事”,是自主发展,他这么一说,我感觉他目光很长远。

陈局长还说:“七宝中学办不好,我教育局在区政府眼里、在老百姓眼里也没有地位。所以教育局和七宝中学是捆在一起的。我支持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确实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所以说,局长要开明,如果不开明,校长做什么事他都反对,肯定放不开手脚。其实校长多少都有些创造力的,你给他什么都限制住了,他怎么能发展呢?

“地利”,我认为是校长的人格力量。我走了几所学校,每所学校要去之前,朋友都劝我别去:这个学校一塌糊涂,矛盾很大,一个语文组就有三派,你怎么搞?但我去了之后,都太太平平,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一直用三句话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一是与人为善。不管教师、家长、学生,我都以诚相待,以心相待。二是成人之美。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三是常怀感激之心。对别人给我的点滴帮助,都放在心里,而且涌泉相报。我走过的几所学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带出来,我想,校长的人格作用是非常大的,可能超过校长的权威。现在在七宝中学,每个教师都把我当朋友。我们一位老师跟别人说:“仇校长有两点我最为佩服,一是我们学校的每个老师,都认为自己是和校长最要好的,可以无话不谈。二是虽然校长不常和我们在一起,但我们每个人做什么校长都知道。”前不久,几位退休教师凑了钱,一定要请我吃顿饭。所以做校长,也是先做人再做事。

“人和”,就是要把人心凝聚起来。像学校干部,你不仅要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助手,更要把他们看作专家,每个条线的负责人都是这个条线的专家。比如,分管德育的同志,他整天考虑德育方面的问题,德育方面的书看得比你多,对德育的理解也比你深一些。校长不可能样样都精,你要向他请教。他们写给你的报告,你要非常仔细地看:“谢谢,你写得太好了,思考得很到位。只是有一个地方的提法我跟你商量一下。”他们就会很舒服。如果校长不这样,说:“怎么好这样弄?按我的方案来。”这对他们是个挫伤。他就觉得,我是在帮校长打工,一碰到问题就找你校长,搞砸了反正是你校长定的调子,我不用负责任。做校长,就要善于让干部在学校总的规划中去实施他的工作方案,实现他的价值,以后碰到问题,他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校长也会很轻松。

教师是立校之本。但现在教师的压力非常大,家庭的、工作的、心理的,校长了解吗?校长要善待老师,要帮助老师解决所有的压力,只给他留下一个工作的压力。我们都知道,你叫一个老师要有压力,他是不会有压力的。但当你帮他解决了工作外的所有压力后,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压力他自己就加上去了。所以我很重视社会资源的积累,老师家里老人看病、孩子读书和就业,有问题,就找校长去。我把这些小事情做好后,发现老师都非常努力。学校有位新调来的老师是劳动模范,到了我们学校后,他说:“大家工作太努力了,我是劳动模范,但我看大家都是劳动模范。”你想想,一所学校都是劳动模范在工作,学校质量能不上去吗?

“人和”还必须善待学生。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应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我们过去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在压制学生、限制学生。2001年冬天,一位学生给我写了封信。他说,学校现在的作息制度有问题。这么冷的天,6点20分开始跑步,违反科学常识。这位同学还说:“我在科学杂志上看到,太阳没升起来,人体剧烈运动是有害的。”我刚看到信时,想他是在挑战学校制度啊。因为七宝中学从1947年成立的时候就是寄宿制学校,一直以“半军事化管理”为骄傲的。但现在学生提出来了,我就不能视而不见。我问一位副校长是不是看到过这种报道,他说,有的。于是,我就找学生座谈,一开始学生不肯说。我把学生的信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如果大家都感到有问题,我们可以讨论怎样改变。学生就说:“仇校长,我就盼望着下雨,下雨就可以不出来早锻炼,我这一天感觉都很好。如果跑了,一天的精神都不好。”一个女孩子说:“我一跑就头晕,妈妈说这是低血糖,要带两块巧克力。”学生七嘴八舌说完后,我们又在全校发调查问卷,结果73。5%的同学都赞成改变。于是我们决定,每年冬至到第二年的3月1日最冷的时候,不搞集体的户外剧烈活动。后来在升旗仪式上宣布,几千名学生经久不息地鼓掌。所以,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要以校长为主,而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做好校长,“天时、地利、人和”是最基本的条件。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从这几方面开始的。局长们应该相信校长,把权放给校长,不要把权力都拿在自己手里,变成一个“大校长”。这样一来,校长就没事情好做了,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结果把自己的特色和创造都弄没了。教育行政领导一定要理念新,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要允许校长犯错误,要保护校长。至于校长本身,要对教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我们的国情有一个了解,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要学会用有限的资金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是校长的任务,不能像有的学校那样,一个月只休息半天,从早到晚“死学”,没意思。校长要把师生真正地装在心里,一切从为老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干部的发展去考虑,这样就具备了成为一名成功校长的基本素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