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七卷) > 全民教育运动1(第1页)

全民教育运动1(第1页)

全民教育运动[1]

在19世纪20年代初期的新教育运动中我们已经熟悉了陶行知。陶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使他名扬天下并且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其中国化、大众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2]

陶先生曾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1917年陶行知由美留学返国,先在有名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后来在东南大学担任教授、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时,他担任主任干事,实际上是新教育运动的“总司令”。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著名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仅仅维持了四年[3],就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办,陶行知本人遭到通缉。通缉令虽然只是威胁并未付诸实际,陶先生却被迫逃往上海,并在那里隐居了几年。1932年他在上海发展了“小先生制”和“传递先生”制,并接受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的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35年日本完全占领东北以后侵入华北,作为对“时代需求”的反应,陶先生发起了国难教育运动。同时,他还积极地倡导“联合战线”,结果再次遭到通缉。但是,陶行知并没有被捕入狱,而是于1937年至1938年期间来到美国,做关于中国教育与政治的演讲。1937年抗战开始后他再次提倡“战时教育”。他的生活教育社在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后,于1938年正式向政府注册。著名的育才学校位于重庆郊外,是一所招收和培养难童中天才儿童的试验学校,由生活教育社晓庄研究所管理。在陶先生的领导下,生活教育社目前正在起草纲领准备发动一场新的运动,将在十年内教育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口!

在中国,陶行知出名要早于晏阳初。起初,人们觉得陶行知与“新教育”接近,晏阳初则一直与“平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最有趣的是有一家人分别给予了陶行知的“新教育”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支持,到晏阳初开始他的平民教育运动时,陶行知已经与一位刚刚卸任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22年陶行知第一次到我的家乡——浙江嘉兴参观平民教育,在那里晏阳初正在用幻灯作为教学的工具。这场成功的示范引起了这位新教育运动领袖的极大兴趣。回到上海以后,他向已卸任的总理的夫人朱其慧谈及平民教育的成绩和结果,并立即把这位刚刚涌现出来的平民教育运动领袖介绍给熊夫人——一位未来的合作者。[4]熊希龄夫妇对于教育事业,夙具热诚,他们的女儿熊罗拉曾在美国学习过教育,目前是蒋介石的夫人组织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负责人。她的好朋友,也曾在美国学习过教育,后来在朱其慧去世后成为她的继母。熊希龄一家人一直以他们在教育和慈善方面的工作及贡献受人称道。

1927年在国民政府建立前不久,陶行知在南京郊外创办了著名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这个学校实践自己的主张——农村的教师应该在农村的环境里接受训练。“未来的乡村教师应该花些时间到农民中间去体验生活,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同甘共苦。”[5]这所学校虽然主要是进行儿童教育,但是也非常重视成人教育。我们已经了解了它的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如何影响江苏教育学院的实验目标的陶行知的思想和主张很快引起了国民的注意,这所学校也成为教育界人士朝圣的中心。他的《锄头舞歌》,以晓庄学校的一首民歌为基础,很快在全国传唱。

锄头舞歌

(一)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绮呀海,雅荷海。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雅荷海,绮呀海。

(二)

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绮呀海,雅荷海。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雅荷海,绮呀海。

(三)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绮呀海,雅荷海。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雅荷海,绮呀海。

(四)

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绮呀海,雅荷海。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雅荷海,绮呀海。

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剑道独尊
剑游太虚剑道独尊
...
超凡大卫
吃瓜子群众超凡大卫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