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中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 2 制度保障现状(第3页)

2 制度保障现状(第3页)

第三,与教师教育机构合作。

省一级的教师教育管理,是沟通国家教师教育管理与各教师教育机构管理的中间力量,是将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贯彻执行到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必要条件。因此,各省市的教育厅(教委)纷纷通过与本省范围内教师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对省一级教师教育的管理。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省政府协助教师教育机构,或与之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比如山东省与福建省教育厅,分别与省内师范大学合作,共同打造“大类招生、二次选拔、三段培养”的教师培养新模式,通过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一年之后增设额外的考核(包括面试),吸引更多优秀的、自愿的并且适合做教师的学生进入到教师教育项目中来,从而探索创新师范生招生与培养的模式。

管理评价:以“省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形式的自我评价。

与国家层面的教师教育管理评价类似,省一级教师教育管理的评价主要是以各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度的工作报告为主要形式的自我评价。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缺乏不同执政主体之间的相互评价与监督,同时亦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民间机构参与到教师教育管理的评价中,因此这种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形式的自我评价将依附与我国的政治体制长期存在。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各省市教育厅(教委)的高等教育处会对全国高等教育办学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由于师范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亦在评价范围之内。但是这一评价是对教师教育的评价,而不是对教师教育管理的评价。

③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类型复杂,包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以及其他开展教师教育的各种机构,因此不同的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结构也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在不同的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分散培养模式,即教师培养是分散在不同的学科院系中进行培养的;第二,综合培养模式,即是将师范生集中在教师教育学院(或教育学院)进行培养。

管理部门:教务处、各学科院系、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分散培养模式);教务处,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集中培养模式)。

第一,采用分散培养模式的教师教育机构,其教师教育管理主要涉及学校的教务处和各学科院系。在这种模式下,学科院系主要承担师范生的学科以及学科教学法教育管理,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管理,而教务处则是在全校范围内,统筹管理师范生培养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管理、考核评价等,并协调各学科院系与教育学院。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4+2”培养模式的管理,就涉及各学科院系、教育学部以及学校教务处的统筹协调管理。

第二,采用集中培养模式的教师教育机构,其教师教育管理仅涉及教务处和教师教育学院,前者统筹管理师范生培养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管理、考核评价等,而后者则全面负责师范生培养,包括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等培养管理工作。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学院培养教师,就仅涉及学校教务处与初等教育学院两者进行协调管理。

管理目标:调整教师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保障教师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无论是采用分散培养模式,还是集中培养模式,教师教育院校都需要通过管理来明确教师教育在全校的发展规划中的办学定位。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原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封闭式体系,向开放灵活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进行转变,原有的仅仅参与教师培养工作的机构逐渐开始踏上了综合化的道路,而其他一些综合化院校、专门院校亦加入到了教师教育队伍中来。因此,院校层面的教师教育管理必须要明确其在院校整体发展中的定位,使得其与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协调。此外,院校层面的教师教育管理更加关注到教师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本身,通过对招生数的控制实现对院校教师教育规模的控制,通过将教师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等力量进行组合,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

管理对象:教师教育的培养方案及其执行过程。

根据教师教育院校内部管理的目标,即保障教师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其管理对象主要针对具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及其执行过程。培养方案中不仅涉及培养的规模,而且还明确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配备、其他教学资源支持、学生评价等全方位的信息,教师教育机构基于国家层面和省一级层面所制定的教师教育相关标准或政策,以及自身经验和创新得到的教师教育经验,进行具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及其执行过程的管理,从而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

管理方法:以校级行政指令为主,包括通知、通告、公告等形式。

与国家层面和省一级层面的教师教育管理类似,我国的教师教育机构是依附于我国至上而下的行政体系的,因此在开展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时,仍然采用校级的通知、通告、公告等形式的行政指令为主。在此次课题调研中访谈具体的教师教育院校时,就采集到了许多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文件。比如,贵州省的凯里学院就于2009年以通知的形式向校内的有关部门和教学分院发布了《凯里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该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管理机构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加强和规范,从而实现全校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管理。除了通知之外,教师教育院校还会采用通告、公告等公文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信息发布与管理。

管理评价:国家教育部或省市教育厅(教委)实施的高等院校评估。

目前国家对于教师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并未形成统一、规律的评价制度,而仅在国家教育部或省市教育厅(教委)所实施的高等院校评估中,涉及了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管理的评价。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15]为例,其评估指标亦仅仅涉及“教学管理”这一方面,大致包括:管理队伍(结构与素质、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和质量控制(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等评价指标。由此可见,尽管相对于国家层面和省一级层面的教师教育管理评价而言,教师教育院校内部管理的评价获得了一定的第三方评价的客观视角,但是这个视角却只关注到了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中的一小部分,还不够全面(见表4。1-20)。

表4。1-20我国教师教育管理现状总结表

续表

[1]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教育专业学位基本概况》,http:。edm。edu。list。jsp?id=721,2012-03-20。

[3]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教育专业学位基本概况》,http:。edm。edu。list。jsp?id=721,2012-03-20。

[4]其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是按照开设专业名称对院校进行的统计。而职业教育是统计了所有职业教育专业的区域分布情况,与院校数量无关;中学教育是按照师范专业的层次进行的统计,即专科以上的师范专业均视作培养中学学段的教师。

[5]教师网:《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全国统考)政策解读》,http:。hteaetjiaoshi2012022321323_2。html,2012-01-06。

[6]《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7]《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8]教育部:《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http:。moe。gov。publicfilesbusimlfilesmoemoe_2332004092959。html,2012-03-15。

[9]教育部:《关于下达〈教师教育标准课题研究任务书〉的通知》(教师司[2004]13号)。http:。moe。gov。publicfilesbusimlfilesmoemoe_105200407935。html,2012-03-15。

[10]刘华蓉:《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教师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中国教育报》,2011-12-12。

[11]马卫花:《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述要》,载《继续教育研究》,2007(2),74~76页。

[12]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57号文件。

[1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2010。

[14]陈正华,刘复兴:《政府控制型教师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4),38~41页。

[1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教高厅,[2004]21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