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修改篇 > 六调研文章的修改(第2页)

六调研文章的修改(第2页)

培育市场主体,激活内生动力,特别是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所在。未来一段时期,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然而不少企业也面临转型难题。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我们借鉴外地成功做法:

1。搭平台、降门槛,解决“不会转”的难题。集中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议我市“数投公司”积极与数字化服务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搭建一套承载标准化、模块化和个性化、专属化的数字服务弹性平台,建设一条生产数字化服务的先进流水线,积累一批成本低、服务好、产品过硬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我市转型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

2。优服务、强支持,解决“不能转”的难题。实施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即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即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即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应不断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负面清单”管理,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通过政务数字化撬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聚合力、建生态,解决“不敢转”的难题。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做到“能转、敢转”,就要让企业看到“可视价值”。如房屋需要为居住者提供大量的数据、而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汽车需要为乘客提供与周围链接的平台、而不只是代步工具,服装需要变成人类获取健康数据的重要载体、而不再只是美观和蔽体,等等。如何创造和释放本领域的数字消费,是企业思考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对政府而言,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做好产业细分,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的示范样本,完善数字供应链,优化产业生态,降低复制成本,渐次打造数字街区、数字小镇、数字城市。

三、政、企携手,在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上着力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出生于90后、却已在知识资源数字化龙头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W先生。这次他回乡探亲作了一番调查后,为我市以“两云一超一湖”为代表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所鼓舞,决定在家乡创办一家数字化信息工程企业,并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联系我市实际来看,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加快建成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是加快数字产业化的“一号工程”,也是推进产业数字化的“种子工程”。在继续扩大数据产业规模和优势的同时,5G网络场景配套设施和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应作为未来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这也是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产业升级的先决条件。为此,建议政府积极协调三大运营商,加快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拓展互联网带宽;通过平台融资、专项债、PPP等模式调动相关企业参与建设市级全域覆盖物联网络,全面支持低速率和中速率场景应用,着力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推动“通讯”与“物联”协同发展,强化网络支撑能力。

2。加强投融资和税收政策等服务供给。发挥我市政府性投资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技术、重大应用等引投和跟投机制,创新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前审核事后补助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和数据资产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以知识产权为抵押物的信贷业务。鼓励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扩大融资。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征的税收征管制度,对数字新产品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四、育、引并举,在强化人才支撑上着力

产业链的背后是人才链,数字经济的竞争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我市大数据人才相对匮乏,既有互联网思维又理解制造业痛点、且熟悉数字化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综合各方面意见,调查小组认为,应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突出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真正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争取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

1。加快本地数字化人才培养。优化我市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学科专业设置,鼓励学校增设数字经济、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数字领域相关专业。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加大数字领域专业培训力度,面向广大企业家、创业者普及推广数字经济知识和操作技能。各级党政领导要带头树立互联网思维,掌握相关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完善区域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工作组,建立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数据库。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同时支持数字经济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3。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通过建设与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示范项目,专注引进新理念、新模式,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来我市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区。

五、放、管结合,在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上着力

鉴于我市数字经济基本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为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必须在大力推进、快速“登陆”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提升运营水平。

1。加强统计监测。建立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加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统计局等部门间的工作协同配合,邀请相关智库专家,定期开展数字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加强重点领域运行监测,选取数字经济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定期监测和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跟踪分析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点到面分析研判宏观态势。建立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各县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形成长期跟踪分析评价机制,组织开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研究应用工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每年遴选若干数字经济重大课题,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相关研究机构完成课题研究,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类数据平台潜在风险的研究和预判,调整、完善创新领域行业管理规范和监管措施。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数字产品、服务、技术、模式发展趋势的监管制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快速响应的监管反馈机制。实施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一律实行无门槛准入。

3。加强安全防控。数字经济是一个高度开放而存在安全风险的复杂系统,决不能让信息安全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实施“数字安全行动计划”,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复杂网络、大数据汇聚、万物互联系统等各种条件下网络安全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集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为一体的网络安全动态感知云平台,对于威胁经济安全的网络风险进行提前感知,并且及时追踪、及时进行自我防御。加快发展拟态防御、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容灾备份等网络安全新技术,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安全能级。整合企业、网络安全公司、运营商以及政府部门各自掌握的数据,构建一个数据统一、便于管理的网络空间防控系统。同时,建议科技文化部门开展“数字素养行动”,培养社会大众的大数据思维,提高全民数据安全意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修改分析

这是几位年轻文秘人员的建言辅政之作。全文围绕“后疫”时代如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出对策建议,主题鲜明且富有新意,思考分析有理有据,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体现了一种超前思考问题、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决策的精神,殊为难得。为使文章更为完善,作了如下局部修改:

(一)增设背景铺垫。原稿在帽子段提出问题后,直接进入建言献策,显得有点突然,跳跃性较大。既然是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影响下提出这一问题,对这一特殊背景就应有所交代,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及趋势应略作描述,这样提出问题的理由和依据就更充分,也能更自然、紧密地向下文过渡。

(二)充实和细化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改动较大,一是开头用一段分析性语言承接主题、领起后面内容,显得更有思想性、逻辑性;二是将重点发展行业、产业的内容进行扩充,并分段列出,使之更切合当地实际,眉目也更清楚;三是增加了业内人士看法和见解的表述,使意见建议的依据更充分。对其他部分也作了少量增删调改,使内容更为清晰、完整。

(三)推敲润饰文字。主要是大小标题的修改。原题目显然有欠准确,把“新冠疫情背景下”改为“后疫时代”,更符合从战“疫”转向防控疫情常态化的实际情况;把“发展”改为“抢滩登陆”,既体现了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也显得更有动感和力度。原五个部分的小标题,同样存在不贴切、不完整的问题,对其作了修正充实。另外,文章开头加了一句话“松风一起知虎来”,不失为点睛之笔,既体现了作者的敏感、聪慧,也为读者制造了悬念。

这篇调研文章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认真研究吸收。这也说明,看一篇调研文章好不好,关键要看它对领导决策是否有帮助,实用价值高不高。有些调研文章,看上去说得头头是道,文字也称得上精彩漂亮,却不为领导所重视、所采纳,粗看几眼就扔在了一边,个中缘由,都与文章缺乏实用价值有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