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进陈焕家,季温时自在不少。
陈焕的厨房应该是特别设计过,打通了北面阳台,面积比502的大不少。厨房墙面是深蓝拼奶油白马赛克,搭配柚木色橱柜,不锈钢操作台面,金属银百叶窗,清清爽爽。厨房家电都是内嵌式的,超大双开门冰箱,蒸烤箱,洗碗机,消毒刀架……干净整洁又专业。看得出,这里确实是主人最常呆的地方。
见一人一狗站厨房门口探头探脑,陈焕赶她:“这儿热,去客厅待着。”
季温时没吱声,也不走,就在这儿看着。
陈焕在做百叶包粉丝汤。用热水泡过的百叶剪成方形,挖一勺调好的肉馅铺在百叶其中一个角上,慢慢卷起来,叠成方形的小筒,最后粘上一点面糊封口。又拿了几个油面筋壳,上面挖个洞,肉馅填得满满的。砂锅里放一勺猪油烧热,葱段和姜片爆香,铺一层娃娃菜,放入几个百叶包和油面筋,黑木耳,细粉丝,最后用鸡架和猪骨熬好的高汤慢慢地煮它们。
上次来吃牛肉面的时候她是坐在外面的餐桌上等的,错过了陈焕做菜的过程。今天她才发现,这人做菜还挺有美感,完全不输“识食务者”。他的手很大,操作有条不紊,每个步骤干净利落,动作间手背的青筋若隐若现。甚至由于全部的感官都被调动——热油撞上葱姜的滋响,百叶包在浓汤里咕嘟翻滚的动静,还有随着蒸汽升腾钻进鼻腔的温暖香气,比隔着屏幕看“识食务者”做饭更多了层鲜活劲儿。
季温时见他的材料似乎都是现成的,好奇地问:“这些肉馅高汤哪来的?”
“本来准备今晚拍视频,白天就提前把料备好了。”
“那我岂不是把你的拍摄道具给吃了?”
砂锅的边缘已经有乳白的蒸汽溢出,浓郁的鲜香丝丝缕缕散开。
“吃了更好,”陈焕把火转小,回头看她,眼里有毫不掩饰的笑意,“我乐意。”
季温时被他钩子似的眼神看得有些局促,嘟囔了声热,带着糖饼回餐桌边坐着了。
片刻后,两碗热气腾腾的百叶包粉丝汤被端上了桌。
陈焕把没放香菜的那碗推到她面前:“小心烫,吹凉再吃。”
陈焕用来盛粉丝汤的容器是两个小小的土陶砂锅,端上来的时候汤汁还在微微沸腾。复合的鲜香直冲鼻子,勾得季温时顾不上陈焕的提醒,拿起勺子舀了一小勺汤,匆匆吹了几下就送进嘴里。
好烫!可是好鲜!舌苔可能都被烫红了,但还是第一时间就尝到了猪油的醇厚,娃娃菜的鲜甜,豆制品的香浓,高汤的鲜美以及白胡椒微微的辛辣。太好喝了!
陈焕见她被烫到,皱眉给她倒了杯凉水:“慢点。糖饼吃饭太急需要慢食碗,我看也得给你买一个。”
“好好唔。”季温时已经夹起一个百叶包咬了一口,口齿不清地说。她怕再被烫到,只用上下牙齿的尖尖叼着,一点点吃。
百叶包和油面筋都是极吸汁的食材,每咬一口都得先咽下滚烫鲜美的汤汁,然后才能尝到外皮包裹着肉馅的扎实口感。肉馅被搅打得细腻绵软,几乎入口即化,里面应该掺了马蹄,时不时能咬到脆甜的颗粒。
正吃着呢,冷不丁听到陈焕轻轻啧了一声。季温时从砂锅的热气里抬起头,见陈焕看着碗里咬了一半的百叶包,略带嫌弃。
“肉馅还是应该用手剁的,机器绞的口感不行。”
“那怎么不用……”季温时没多想,礼貌性地顺着他的话问下去,突然反应过来,埋头吃饭,不说话了。
“谁知道呢,”陈焕抱臂,唇角勾起戏谑的弧度,“可能是怕再吵到某个爱睡懒觉的小邻居吧。”
季温时耳根微热,小声反驳:“谁让你大早上……我下午一般都在学校,你想怎么剁就怎么剁。”
“你是海大的学生?”陈焕问。
见她点头,他又问:“怎么想到一个人搬出来住?”
季温时夹起粉丝吹了吹,卷在筷子上晾着:“胃不好,医生说最好自己做饭。”
怪不得这么瘦。陈焕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她吃饭,小口小口的,很斯文,但速度很快,时不时尝个百叶包,喝两口汤,吸溜一筷子粉丝,看来今天这百叶包粉丝汤比上次的红烧牛肉面更合她口味。
于是他问:“你是海市周边人吗?”
没想到季温时摇了摇头:“我是江城人。”
江城?陈焕有些诧异。江城地处西南,那可是个无辣不欢的地方。
“但你口味挺清淡啊?”
“嗯,我不怎么吃辣,”季温时边吃边说,“容易胃疼。”
碗里的粉丝汤已经快见底了。以前在海大读本科的时候,东门外有一家专卖粉丝汤和烫饭的小吃摊,每天夜里九点后才会出摊。百叶包粉丝汤是一道经典海市小吃,海市人口味不重,喜欢这类清淡口汤汤水水夜宵的人不在少数。尤其在冬天,热气浓得需要用力挥开才能看见人,那位瘦高的老板娘总能轻松地记住每一位熟客,以及他们的忌口。每次她一去,老板娘都会麻利地招呼:“小姑娘来啦?小份粉丝汤,葱花香菜都不要对吧?”她点点头,在红色的挡风棚里找一张小桌子坐下,等待第一口汤下肚的暖意从喉咙流淌到四肢百骸。前两年从英国回来,再想去喝一碗粉丝汤的时候,才发现整个东门的小吃一条街早就被拆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