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是于阗,即新疆和田,也是四镇之一。和田一听让人想到玉石,这里也是有名的玉石产地。
第五站是敦煌,是西域的中心,十分繁荣。
最后一站就是长安或者洛阳了,大唐的双都,也是珠曼丽的最终目的地。
现在是652年,651年波斯灭亡,局势尚且不稳,所以珠曼丽决定过两年再启动这个计划。
但是,这两年里珠曼丽一定要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实力,当自己足够强大时,想做的事情才不会受限制。
珠曼丽的首选是和卡西姆合作,毕竟卡西姆的商队经验丰富,借力打力对她而言是最有利的。
如果合作不成,珠曼丽也只能在两年内组成一支自己的商队,尽管难度很大,她也要尽力去做。
珠曼丽重新整理了资料,拟定了说服卡西姆的方案,准备等卡西姆下次行商归来,她就前去拜访。
……
拉赫曼说出了珠曼丽的身世。
虽然拉赫曼在过程中极力美化自己的行为,但是还是掩盖不了他忘恩负义、利用原身的事实。
原身父亲的尸身葬在明珠城的郊外,而那份签订的契约,也在明珠城的住宅里。
至于拉赫曼在这里的书房,只有一些原身父亲的资料。拉赫曼做贼心虚,不敢销毁,也不敢让别人发现,只能锁起来,不让别人进他的书房。
问出了想要的信息,珠曼丽在思考着,该让拉赫曼付出怎样的代价?
虽然从表面来看,拉赫曼没有对原身造成实际伤害,也还没把珠曼丽送给权贵,还一直用金钱和资源培养了珠曼丽,看起来好像影响不大。
但实际上,一个缺位冷漠的父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造成的伤害是无形的,会极大地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走向。
况且,拉赫曼投入金钱培养她,并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政治和经济投资。对珠曼丽态度冷漠,在外有家人的行为,也印证了珠曼丽只是他的棋子。
只是珠曼丽及时发现插手,没让事情发展到最坏的结果。
而在原文中,珠曼丽开场的身份是女奴,被奴隶贩子在商品市场上让众人拍卖。这个结果肯定和拉赫曼逃不开关系,如果不是珠曼丽自己的机智,解除一步步危机,还不知会受到怎样的磨难。
所以,拉赫曼肯定要付出代价。至于什么样的代价,珠曼丽决定尊重原身的意见。
两人商议一番,最后认为让拉赫曼失去他最爱的钱财,再让他体验一段时间的奴隶身份,是最好的代价。
只不过这个难度较大,需要慢慢谋划一番,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完成的,还是先将拉赫曼放回去,再从长计议吧。
不过放回去之后,又从拉赫曼那里拿走了一批钱财。
反正这次珠曼丽没有露面,拉赫曼也还以为是原身父亲哈桑的仇人做的。
接下来,珠曼丽就要回去扮演一个贴心的女儿了,不知道拉赫曼出卖了珠曼丽的信息,会不会心虚呢?
果然,拉赫曼回府后还是有些心虚的。他请大夫治疗了一下伤口,就连忙收拾东西,带走他的钱财,准备离开巴士拉城了。
珠曼丽不舍地上前拦住他,“父亲,您怎么这么快就要走了啊?”
拉赫曼敷衍道,“想起还有些生意需要谈,时间急,来不及了……”
拉赫曼说着便上了马车,急匆匆地赶路了。
珠曼丽笑了,拉赫曼走了,这里就是她的天下了,还更方便她做事呢。
而且拉赫曼这一走,估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几天的事情,估计都给拉赫曼留下心理阴影了吧,听说他收拾行李时还暗自骂着晦气呢。
总之解决了碍眼的人,和有威胁的人,珠曼丽心里还是挺愉快的。
接下来,珠曼丽准备在拉赫曼的书房里看看原身父亲哈桑的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信息。
再安排人盯着明珠城,看着拉赫曼的举动,以方便她的后续计划。
另外,做一份说服卡西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