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韫玉 > 第 189 章(第2页)

第 189 章(第2页)

萧祈昀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冰冷锐光,他恭敬地深深躬身,声音平稳无波:“儿臣,领旨谢恩。定当深刻反省,谨遵父皇教诲。”

他知道,父皇的惩罚看似严厉,实则是一种保护性的隔离,让他暂时远离风暴中心,避免在对方攻势最盛时正面冲突。

但二皇子的目标,绝不仅仅于此。这,仅仅只是开始。

沉重的退朝钟声敲响,悠扬回荡。萧祈昀在无数或同情、或审视、或幸灾乐祸、或忧心忡忡的目光注视下,挺直了始终如松的脊背,面容沉静,一步步沉稳地走出宣政殿,走向那座此刻已成为他无形囚笼的——东宫。

金色的阳光照在他明黄的太子袍服上,却仿佛带着一丝冰冷的重量。

太子萧祈昀被禁足东宫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京城各方势力中激起层层涟漪。

表面上看,二皇子一系大获全胜,成功打压了储君的势头,朝堂之上,依附二皇子的官员们眉宇间难免带上几分得色。

然而,二皇子并未因此满足。太子的地位并未动摇根本,仅是“禁足思过”远远不够。他需要更重的筹码,更需要将“程序失当”这小小的突破口,撕裂成足以颠覆储位的深渊。

退朝后不久,二皇子便寻了个由头,单独觐见皇帝。御书房内檀香静谧,皇帝正批阅奏章,见二皇子进来,只抬了抬眼:“何事?”

二皇子恭敬行礼,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父皇,儿臣方才在朝堂之上,并非有意针对太子兄长。只是…只是越权调兵一事,干系实在重大,儿臣亦是忧心国本。”

皇帝笔下未停,淡淡道:“朕已处置了。”

二皇子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迟疑和试探:“父皇明鉴。儿臣…儿臣只是事后思之,总觉得有些蹊跷。太子兄长向来行事缜密,为何此次甘冒大不韪,非要向南境王叔借兵?剿灭一个江湖邪教,南疆驻军当真如此不堪一击?”皇帝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

二皇子察言观色,继续道:“儿臣听闻…那邪教并非寻常匪类,其教中有一位极为神秘的‘圣子’,据说身份特殊,甚至…甚至关乎一些前朝秘辛。当初战报上说,此‘圣子’已死于乱军之中…”他抬起头,目光诚恳地看着皇帝:“兄长如此急切,甚至不惜程序有亏也要调动最强的兵力速战速决…会不会…并非仅仅为了剿匪?而是…而是为了掩盖什么?比如,那位本应处死示众的‘圣子’,其实并未死?太子兄长其‘越权调兵’,莫非是为了…李代桃僵,私下控制住这位‘圣子’?”

他并没有直接指控,而是用一连串的“听闻”、“蹊跷”、“会不会”、“莫非”,如同毒蛇吐信,将恶意的猜测悄然注入皇帝心中。将“程序问题”巧妙地引向了更可怕的“欺君嫌疑”和“私通邪教余孽”。

皇帝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目光锐利地看向二皇子:“荒诞!无凭无据,岂可妄加揣测太子?”

二皇子立刻惶恐低头:“儿臣失言!儿臣只是…只是觉得此事太过巧合,心中不安,唯恐太子兄长一时糊涂,或被奸人蒙蔽,铸成大错。既然父皇认为儿臣多想,那儿臣便不再多言。”

他以退为进,留下无尽的猜疑空间。

皇帝挥了挥手,语气不耐:“退下吧。”“是。”

二皇子恭敬退下,转身的瞬间,眼底掠过一丝冰冷的得意。种子已经播下,只要稍加灌溉,自会生根发芽。

几乎与此同时,京城的一些茶楼酒肆、坊间巷陌,开始悄然流传一些模糊的传言。内容大同小异:都说太子殿下剿灭邪教立下大功,但据说啊,那邪教里最要紧的头目根本没死,好像是被太子殿下偷偷藏起来了,不知道要干什么呢…要不然,为啥非得偷偷摸摸找藩王借兵?还不是为了做得干净,不让人察觉?

流言如同瘟疫,悄无声息地扩散,虽无实据,却足以让人心浮动,给太子的声誉蒙上一层阴影。

二皇子并未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皇帝的猜疑和流言。他要的是铁证,或者说,能制造出“铁证”的人。他通过隐秘渠道,联系上了南境王麾下的一名心腹将领——赵将军。

此人曾是南境王的得力干将,但对南境王将精锐借给太子却事后只得到一些“感谢”而非实打实的利益分割早已心存不满,更对那位传说中的“圣子”是否真的死亡深表怀疑,南境王本人或许已不在意,但其部下却有不同想法。

密室内,烛火摇曳。二皇子的使者低声对赵将军道:“将军可知,南境王殿下借出的兵,可能替别人做了嫁衣?那本该死的‘圣子’,或许正被太子藏在京城,安然享福呢。”

赵将军眼神一凛:“殿下有何高见?”使者冷笑:“空口无凭。需将那‘圣子’‘请’出来,当面对质,一切自然水落石出。届时,南境王殿下面前,将军便是揭露真相、维护王爷利益的首功之臣。而我家殿下,只需一个真相。”双方一拍即合。

热门小说推荐

吃鬼的男孩
恐怖的阿肥吃鬼的男孩
...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