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又过了近两周,就在大家几乎快要习惯这种等待时,叶濯缨的邮箱再次收到了编辑的邮件。
这一次,邮件标题是——“DecisiononyourNatureManuscript”(关于您在《自然》稿件的决定)。
消息像电流一样瞬间传遍整个团队。所有人,无论手头在做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动作,目光聚焦在叶濯缨的办公室门口。
叶濯缨坐在电脑前,深吸了一口气,点开了邮件。
编辑的信件措辞严谨而简洁。他首先感谢了作者们认真细致的修改和回应,然后表示,所有审稿人都已经重新审阅了修改稿和回应信。
审稿人1:“作者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补充理论和分析,充分解决了我的关切。修订后的理论框架更加严谨和完整。这项工作无疑代表了该领域的重大进展。”
审稿人2:“补充的大量实验数据,尤其是微型模组的测试结果,极大地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我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感到振奋。”
审稿人3:(这位最初最苛刻的审稿人):“作者们针对异常信号的深入调查和解释是彻底且令人满意的。他们提供的排他性证据非常有说服力。我赞赏作者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基于修订后的稿件,我撤回了之前的保留意见。”
编辑在最后写道:“基于审稿人高度积极的最终评价,我很高兴地通知您,您的论文已被《自然》接受,将于近期安排发表。”
Accept!(接受!)
简单的单词,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叶濯缨看着屏幕上的那个词,久久没有动。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如同深海下的暖流,缓缓涌上心头。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沉重的、带着巨大慰藉的释然,以及一种被顶级科学共同体最终认可的、沉甸甸的成就感。
他关闭邮件,站起身,走到办公室门口,拉开了门。
门外,所有团队成员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一双双眼睛紧张地望着他,充满了无声的询问。
叶濯缨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看过他们脸上的疲惫、期待,以及那共同奋斗留下的印记。他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接受了。”
短暂的、绝对的寂静。
随即——
“啊——!!”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自然》!是《自然》啊!”
巨大的欢呼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实验室区域。这一次的狂喜,比技术突破时更加汹涌,更加酣畅淋漓!有人相拥而泣,有人激动地跳上椅子挥舞着手臂,有人用力捶打着墙壁释放着压力,张毅更是老泪纵横,抱住身边的年轻人一遍遍地说着“好样的!都是好样的!”
这是历经质疑、艰苦辩护、最终赢得权威认可后的胜利!是智慧、汗水、坚韧共同铸就的勋章!
叶濯缨站在欢呼的人群中央,看着眼前这沸腾的一幕,一向清冷的脸上,终于缓缓地、缓缓地绽开了一个清晰而真实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冰峰上融化的雪水,清澈,明亮,带着感染人心的温暖。
他拿出手机,给汤睿发了一条信息,只有三个字:
「过了。」
很快,汤睿的回复来了,也是一个简单的表情:烟花。
紧接着是第二条:「今晚回家,给你庆功。想吃什么,我的大科学家?」
!
叶濯缨看着屏幕,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些。他收起手机,重新望向那片欢乐的海洋。论文的终审之环,至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闪耀的句点。而属于他们的、更广阔的未来篇章,正随着《自然》的接纳,徐徐展开。这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成功,更是一个领域的新起点,一个由他们亲手定义的、固态电池的全新时代,正式获得了通往世界舞台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