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接过茶杯,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一路暖到人的心窝。他看着平儿温柔的眼神,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这个温顺的姑娘,总是这样体贴入微。
就在这时,书房门外传来凤姐的声音,带着几分慵懒和娇媚:“平儿,他醒了吗?别让他跑了,我还有话跟他说呢。”
贾琏心里一紧,连忙放下茶杯,看向门口。只见凤姐披着一件石榴红的刻丝袄裙,脸上带着未褪的红晕,眼若桃花,双手捧着已见圆润曲线的肚子,由一个小丫鬟搀扶着,走到了书房门口。
平儿一见,马上跑过去搀扶,说道:“奶奶现在身子不同寻常,夜深天黑的,不要乱动,要小心胎儿。”
凤姐儿见贾琏站在书房里,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调侃道:“哟,我们的琏二爷,刚才跑什么呀?是不是怕我吃了你?还是嫌弃平儿伺候的不好呀?”
贾琏尴尬地笑了笑:“奶奶说笑了,我……我就是想起织锦坊还有账没核,所以赶紧起来看看。”
“账?”凤姐挑眉,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他的额头,“我看你是心里有鬼,怕我问你昨晚的事吧?”
她的指尖带着温热的触感,贾琏的脸更红了:“奶奶,我真的什么都没做,平儿可以作证。”
凤姐看着他慌乱的模样,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瞧你那点出息!你慌什么?平儿是我叫她帮你暖身的,我还要她做什么证?”
然后凤姐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双手捧着隆起的肚子,带着七分欣喜、加两分忧虑、再加一分调侃:“我现在的身子,累累赘赘的,不能伺候二爷,但世上哪儿有猫咪不吃鱼的?平儿说到底也是自个儿家里的。总比猫儿偷外面的腥要好。而且平儿是你通房丫头,早就是你的人儿了,她伺候你,还不是天经地义的?”
平儿只红了脸,一声不出。
贾琏嘴里直说:“奶奶不要胡话!我有多忙,二奶奶也不是看不见,哪有闲工夫整天想那些不相干的事儿?”然后对平儿和丫鬟们说:“平儿,你们还愣着干嘛?赶紧扶奶奶回房休息去!”
“奴婢遵命!奶奶小心!”
看着她们全部退出离开,贾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第二节
次日一早,兴儿急忙来报,二老爷吩咐各位老爷,等下宫里要来人了,说是有圣旨要宣,请二爷赶紧梳洗,去荣庆堂接旨。
“圣旨?”贾琏心里一动,道,“知道了。你告诉二老爷,我马上就来。”
兴儿躬身低声道:“听二老爷说,这次来宣旨的,是郑公公身边的李太监,不是郑太监。”
贾琏点点头:“知道了,我这就去。”
荣庆堂里早已布置妥当,香案设在正中,铺着明黄色的毡毯,上面摆着香炉、烛台,香烟袅袅。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贾政、贾赦等人都已在堂内等候,神色肃穆,脸上带着几分忐忑。
贾琏走进荣庆堂,见众人都在,连忙躬身行礼:“老祖宗,父亲大人,二叔,母亲大人,大太太。”。贾赦手里把玩着玉扳指,神色淡然,像没见到贾琏一样。
贾母笑着招手:“琏儿来了?快过来站着,郑公公的人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贾琏走到贾母身边站定,目光扫过众人,见贾政眉头微蹙,双手背在身后,显得有些紧张;王夫人和邢夫人坐在一旁,低声说着什么,眼里满是不安。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厮的高声通报:“李公公到——!”
众人连忙起身,往门口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石青缎宫袍的清瘦的老太监,手里捧着明黄色的圣旨,在两个小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进来。李太监见了贾母等人,先躬身行了个礼:“老夫人,各位老爷、太太,奴才奉皇上之命,特来宣旨。”
贾母连忙扶着鸳鸯的手,颤巍巍地说:“有劳李公公跑这一趟,快请。”
李公公走到香案前,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荣国公掌印世子贾琏,器识恢宏,才具优长,前出使琉球,宣示国威,安抚藩属,厥功甚伟。今朕命郑三宝太监统领海舫,远涉西洋,采办奇珍,抚慰远人。兹特授尔‘同知帮办’之职,协同郑三宝太监办理海舫采办事宜,参赞机务,调度粮饷,整饬军纪。尔当恪尽职守,殚精竭虑,勿负朕望。钦此!”
“臣贾琏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琏连忙跪下,双手接过圣旨。他的心脏砰砰直跳,眼里满是惊喜——皇帝竟然让他协同郑三宝下西洋,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
圣旨宣读完毕,李公公笑着扶起他:“恭喜世子!圣上对您寄予厚望,此次协同郑公公下西洋,定能圆满完成使命。郑公公已在刘家港等候,让奴才转告您,务必尽快启程,不得延误。”
贾琏躬身道:“多谢李公公转告。臣定当尽快启程,不负圣上信任和郑公公的嘱托。”
贾母拉着李公公的手:“多谢公公!刘家港路途遥远,海上风浪大,还请公公转告郑公公,多多照拂我家琏儿。”
“老夫人请放心。”李公公笑着道,“郑公公素来体恤下属,此次出海,定会妥善安排,保世子平安。奴才这就告辞,还请世子爷早日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