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从容笑道:"不过是个俗物,比不得妹妹潇湘馆的天然风雅。"
探春在旁听见,打趣道:"宝姐姐总这般周到,倒显得我们不会照顾人。"
湘云突然指着池面道:"你们快看!水里怎有两个月亮?"
众人望去,只见月影幢幢,哪有什么异样。唯宝玉怀中顽石阵阵发烫,石上现出"风月宝鉴"四字,与贾瑞临终所见那面镜子一般无二。
---
是夜宝玉梦至太虚幻境,见警幻仙姑执册而立。那《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黛玉的画旁新添了行朱批:"绛珠归位,顽石梦醒"。待翻到宝钗那页,却见牡丹图上题着:"任是无情也动人"。
警幻叹道:"痴儿,可看明白了?"
宝玉急问:"仙姑,宝姐姐她。。。"
"她本是牡丹花神,暂借薛氏女之身了却尘缘。"警幻袖中飞出片牡丹花瓣,正落在"金玉良缘"四字上,"你且记住:真者自真,假者自假。"
宝玉惊醒,枕上犹有牡丹余香。忽见袭人举灯进来:"二爷梦魇了?方才宝姑娘让莺儿送来安神香,说是用牡丹露调的。"
---
翌日宝钗来探宝玉,见他正对镜梳发。那镜中映出的分明是青埂峰顽石,宝玉却浑然不觉。宝钗取过梳篾,轻轻替他绾发:"昨日母亲说起。。。姨母有意。。。"
"姐姐不必说了。"宝玉突然打断,"我昨日读《庄子》,见泉涸,鱼相与处于陆,倒想起个典故。"
宝钗手不停梳,镜中映出她淡然笑靥:"可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二人镜中对视,竟都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了然。恰逢黛玉来送诗稿,在帘外听见,不由怔住——原来宝钗也。。。
紫鹃正要通报,黛玉摆手止住,悄悄将诗稿放在竹帘下。那稿上新写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墨迹淋漓,竟似有无限怅惘。
---
转眼芒种饯花神,大观园内彩绣辉煌。宝玉见宝钗在扑蝶,那蝶儿却总往黛玉那边飞。忽一阵风过,宝钗袖中飘出张字笺,正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黛玉拾起递还,轻声道:"姐姐的签文掉了。"
宝钗接过金锁,见那八字竟化作"花开有时,谢亦有时",不由怔住。再抬头时,见黛玉已转入花丛,衣袂飘飘似要乘风归去。
是夜宝钗独坐灯下,取出前世在贾府抄录的《金刚经》。经页间夹着干枯牡丹,花萼上隐隐现出"镜花水月"四字。她想起日间黛玉眼神,忽然明白:这一世三人同行,原是共演一场醒世大戏。
窗外忽传宝玉歌声,却是《山门》里的《寄生草》:"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歌声苍凉,惊起宿鸟纷飞。宝钗推开窗,见月色如洗,那株绛珠仙草在太虚幻境中的影像与潇湘馆的竹影渐渐重合。她轻叹一声,将金锁收入匣中——这场大梦,终究是要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