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黄克剑:《心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116〕张志扬:《缺席的权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7〕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8〕王南湜:《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9〕何中华:《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0〕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1〕杨耕、陈志良、马俊峰:《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2〕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23〕倪梁康:《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24〕孙伯睽、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5〕高秉江:《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6〕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7〕王南湜、谢永康:《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8〕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9〕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130〕洪谦主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1〕李永成:《世纪末的思想与社会》,台湾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
外文著作
〔1〕Habermas,MoralessanduniAbridge,MITPress,1993。
〔2〕Levinas,TotalityandInfinity,translatedbyAlphonsoLingis,DuquesyPress,1961。
〔3〕Derrida,J。,Marginsofphilosophy,translatedbyA。Bass,Chicago,1982。
〔4〕Bre,Ge。,Marx’sEthi,London,1983。
〔5〕Buck-Morss,Susan,theiiveDialectics,Sussex,1977。
〔6〕Findlay,J。N。,Hegel,ARe-Examination,NewYork,1976。
〔7〕Fromm,Erich,Marx’san,NewYork,1966。
〔8〕Jay,Martiiation,Boston,1973。
〔9〕Miller,James,HistoryaenarxtoMerleau-Ponty,Berkeley,LosAngels,1979。
〔10〕Schutz,Alfred,TheStructureoftheLifeWorld,translatedbyRichardM。Zaon,1973。
〔11〕Sher,GersonS。,MarxistHumanismandPraxis,NewYork,1978。
〔12〕SolomotheSpiritofHegel,NewYork,1983。
〔13〕Habermas,TheoryandPractice,Cambriage,Polity,1986。
〔14〕Gadamer,Hegel’sDialeslatedbyP。ith,YaleUyPress,1976。
〔15〕Carse,JamesP。,Finiteandinfinitegames,NewYork,1987。
〔16〕Cess,Edward,Religionandporarywesternculture,Abingdonpress,1967。
〔17〕Matyre,Alasdair,DepeionalAPublishingpany,1999。
〔18〕Berlin,Isaiah,TheRootsofRomantiiversityPress,1999。
〔19〕Lyotard,Jean-Francois,TheInhuman,StanfordUyPress,1998。
〔20〕Kolakiwski,Leszek,MaisofMarxism,OxfordUyPress,1978。
〔21〕Vattimo,TheEy,PolityPress,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