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 > 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第3页)

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第3页)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11、20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3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58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6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1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5]必须指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似乎马克思哲学是只“改变世界”而不“解释世界”的。其实,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是统一在一起的。假如它不能“解释世界”,又怎么能动员人们去“改造世界”呢?事实上,《提纲》的第八条就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的“解释世界”的功能。马克思这样写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48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0]《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205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4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0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86页,人民出版社,1979。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67页注18,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