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同频痛觉 > 内心象限(第2页)

内心象限(第2页)

待解核心:她为什么会因为我的按笔声而流露出那种被刺痛的神情?那不是普通的烦躁,更像是……共鸣?一种我尚未理解的、频率上的干扰。

·关于自己·金鱼事件

记忆场景:七岁那年,我养的金鱼死了,漂浮在水面。我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向母亲陈述了观察到的物理变化。

母亲皱着眉,对父亲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冷血?怎么一点都不会悲伤?”

当时我认为:她说得对。我无法像书本里描述的那样“感到悲伤”。

但现在回想:

那天晚上,我对着空鱼缸坐了很长时间。

心脏的位置,有一种陌生的、酸涩的沉重感,一阵一阵的,不受我控制。

原来,那就是悲伤。

只是当时的我,还不认识它。就像不认识阮笙眼中那种被刺痛的神情。

·关于“情感识别”

我将人际关系视为一个需要解构的系统。愤怒是程序冲突,悲伤是数据丢失,喜悦是运行顺畅。但阮笙……她像一段无法被任何现有协议解读的未知代码。她让我第一次感到,我的系统或许存在底层缺陷——我能够观测并记录所有的情感现象,却常常在它们发生于自身时,延迟识别,或错误归因。而她,似乎能直接“感知”到那些未被命名的频率。

→作者说:郁纾并非没有情感,她只是不认识它们,也无法命名。她的理性,是她在一片混沌的感受中,为自己搭建的导航仪。而阮笙的出现,像一颗偏离轨道的星,正引导她重新绘制内心的星图。

【林净与沐羚·记忆的锚点】

·锚点一:定义(9岁)

林净:我把她堵在放学路上,问她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关你什么事?”她当时是这么说的,眼神像小刺猬。

“当然关我事!”我大声告诉她,叉着腰,“你是我看上的人!”

后来她告诉我,就是这句话,让她第一次觉得,被人强行划进某个“圈子”里,好像……也不全是坏事。甚至,有点温暖。

·锚点二:底线(13岁)

沐羚:她因为我跟别的小伙伴出去玩,整整三天没跟我说一句话。我气得把她所有的画笔按颜色深浅重新排了序。

她看到后,面无表情地说:“你排错了。”

然后我们花了整个下午,一起把它们排好。

那天我懂了:我可以吵她,闹她,但不能让她觉得,她对我而言“并非不可替代”。这是底线。

·锚点三:默契(至今)

林净:我知道她什么时候真的烦了,什么时候只是嘴上说说。

沐羚:我知道她什么时候真的开心,什么时候只是在扮演“开心”。

我们从不点破。这是我们的规则。也是一种保护。

·锚点四:无声的战场(15岁)

林净:沐羚家里出事那次,她整整一周没来学校。我去她家,她不肯见我。我就每天放学后,把当天笔记和一块她喜欢的椰子糖,放在她家门外的牛奶箱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