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德〕阿多诺:《知识社会学及其意识》,《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2]〔德〕阿多诺:《瓶子中的信息》,《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3]〔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4]〔德〕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谢地坤、王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5]〔德〕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李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6]〔美〕马丁·杰:《阿多诺》,瞿铁鹏、张赛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7]〔日〕细见和之:《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谢海静、李浩原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8]〔德〕洛伦茨·耶格尔:《阿多诺:一部政治传记》,陈晓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9]〔德〕格尔哈特·施威豪蓬依塞尔:《阿多诺》,鲁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0]〔德〕罗尔夫·魏格豪斯:《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政治影响》,孟登迎、赵文、刘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1]〔瑞士〕埃米尔·瓦尔特-布什:《法兰克福学派史——评判理论与政治》,郭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2]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3]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4]张亮:《“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45]赵海峰:《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6]谢永康:《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7]〔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8]〔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9]〔德〕黑格尔:《逻辑学》,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0]〔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1]〔美〕伯特尔·奥尔曼:《辩证法的舞蹈——马克思方法的步骤》,田世锭、何霜梅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捷克〕卡莱尔·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傅小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53]〔德〕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钦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4]〔苏〕列·费·伊利切夫:《作为一般发展理论的唯物辩证法》,金顺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5]〔苏〕费多谢耶夫等:《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概要》,愚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6]〔苏〕捷·伊·奥伊则尔曼:《十四—十八世纪辩证法史》,钟宇人、朱成光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7]〔法〕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林骧华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58]孙正聿:《辩证法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59]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0]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1]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62]张一兵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