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 一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内在紧张及其超越(第3页)

一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内在紧张及其超越(第3页)

[29]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30]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3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在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期间所作的《克罗茨纳赫笔记》中,马克思一方面通过对中世纪史的研究而逐渐认识到,“等级代表制在一定意义上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议制的历史先驱”,另一方面他也“越来越坚信欧洲先进国家实行的议会制所具有的局限性,并且,此时的马克思已将之看做是拥有大量财产的社会阶层进行政治统治的形式:这种国家形式决不是人民主权的表现,相反,现代的议会制表达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是以政治的方式来表现私有制的统治”(张一兵、周嘉昕:《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科学批判构架的历史生成》,《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第145页。黑体为引者加)。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之所以中间插进来一段时间大量阅读欧洲的历史—政治史著作并作了《克罗茨纳赫笔记》,是为揭示现代议会制和现代国家所具有、所包涵的形式与实质的对立,提供历史的和政治的论证材料和实证案例:“从法国革命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立宪制和英美两国的代议制这两个典型案例中,马克思认识到,有产者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间的不一致,已成为现代社会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特征,或者说已成为现代社会日益尖锐地暴露出来的深刻矛盾。”(同上书,第146页。黑体为引者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关系由此可得到说明。

[3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2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34]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2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3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2—43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36]我以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问题或深层动机,是在历史地肯定现代国家的抽象形式的前提下,凸显现代国家问题中的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内在紧张、矛盾和对立。在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观念论)所作的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改造,因此学界注意力的重心,在于马克思由此得出的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的结论:“家庭和市民社会被看作国家的概念领域,即被看作国家的有限性的领域,看作国家的有限性。”(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1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观念变成了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的关系被理解为观念的内在想象活动。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活动着的;而在思辨的思维中这一切却是颠倒的。可是如果观念变成了主体,那么现实的主体,市民社会、家庭、‘情况、任意等等’,在这里就变成观念的非现实的、另有含义的客观因素。”(同上书,第1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重要的是黑格尔在任何地方都把观念当作主体,而把本来意义上的现实的主体,例如,‘政治信念’变成了谓语。而发展却总是在谓语方面完成的。”(同上书,第14页)马克思的这些著名的结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人们不断地反复引用以说明马克思国家观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但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强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通过批判黑格尔关于国家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国家理念,反复阐明和强调它仅仅是一种“形式”的统一,一种“幻想”和“谎言”,从而一再地论证和凸显了现代国家所体现的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内在紧张和深刻对立。马克思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深刻的思想—理论动机,是通过扬弃这种内在的紧张、矛盾和对立,去拯救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的实质自由,实现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真正统一。

[37]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26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39]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0]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1]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2]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3]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4]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5]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6]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7]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8]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49]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0]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1]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2]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3]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4]罗尔斯对马克思关于自由问题的批判所作的四个回答,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原则和体制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对马克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历史性分析框架所作的批判作出回答。见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的第212—215页。

[5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7]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3页。黑体为原著者加。马克思这里所谈到的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距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世界的内在紧张。但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是在批判、否定和超越现代政治解放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凸显了两个世界的内在紧张关系,而黑格尔则是在现代政治解放的基础和框架内,强调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调解。因此同样是两个世界,但两者存在着重大而深刻的差异。

[5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59]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60]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6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8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6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黑体为原著者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