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余妈妈每次刚要发脾气,就会被周楚然及时按住。
周楚然叽叽咕咕说几句,小余妈妈的火气就会烟消云散,开始心疼小余抹眼泪。
偶然一次小余听到了周楚然和自己妈妈的对话。
周楚然说:“现在强迫她去学校只会让她更难接受这个世界,她对于规则是很敏感的,而对自我的认知和人生的目标又非常模糊。”
“你习惯强迫她、逼着她,用你的标准去定义她,她只会越来越严重。”
“你先要学会尊重她、相信她,她是很好的孩子,她不会无下限地放任自己,她分得清楚是非对错,所以请给她一点时间。”
小余妈妈对着周楚然大吐苦水,说起自己离婚的前夫,又说起自己之前对小余的忽视和争吵。
她很感谢周楚然,虽然她现在还是控制不住想对小余发脾气,但是她们已经很久没有吵过架了。
门外的小余清清楚楚都听到了。
她听不懂什么自我的认知和人生的目标。
她只知道好像周楚然出现后,条条框框的世界就会变得很自由。
神医啊,妙手回春。
小余这么想,小余妈妈也这么想。
只有周楚然不自知。
这种‘胡作非为’的疗法在业内不能说不入流,但也显得很不专业靠谱。
周楚然其实也试过,把自己挂平台上试着接心理咨询的单。
但很明显,只是隔着电话辅导治疗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病人一小时花三百块,有一百五都进了平台的裤兜。
这很坑爹。
不管是对病人,还是对周楚然。
周楚然同样也尝试过让自己看起来专业一点,把那些狗屁不通的专业话术挂在嘴边翻来覆去地说。
可事实证明,还是她‘胡作非为’的疗法更对症下药。
所以周楚然的口碑两极分化,说好的恨不得把她当成再生父母,说差的恨不得骂她是招摇撞骗。
送走小余后,痛失六千块的心理治疗师周楚然开始试图给自己做心理治疗。
她给浑身都是臭钱味的好朋友徐璐发消息。
【今天在画展上我买了幅画。】
【你会不会品鉴?】
徐璐回复她,【我是老吃家,不是老画家,我只对吃饭在行。】
【你吃错药了?花了多少钱?】
周楚然内心挣扎,选择谎报,【六百。】
她不想徐璐担心她是不是上当受骗了,更不想徐璐觉得她疯了。
还是不要说六千块了。
徐璐和她是大学同学。
按理来说,这样脆弱的友谊到大家大学毕业后就会分道扬镳,可徐璐和周楚然像是被看不见的线缠住了一样。
哪怕周楚然研究生毕业到开工作室,都在和徐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