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团队还研发了多款激光雷达芯片。马瑞指着桌子上大小不同的三块芯片说道:“这些都是我们还未封装的芯片。刚才看的那个是8线,主要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中端市场。”他用镊子夹起一块更小的一块,说:“它的长是1。66mm,宽是0。88mm,这是我们的单线激光雷达芯片,面向扫地机器人、儿童玩具等小型机器人的入门级市场。”这块“迷你款”芯片的探测距离可达50m,单片成本不足1元。
相比这款主打性价比的芯片,另一块长条形的芯片可算是三款芯片当中的“奢侈品”了。“这是我们最近才研发的64线激光雷达芯片,主要针对高端市场,如无人自动驾驶、无人机自主飞行等。”马瑞自豪地介绍道:“这是我们国内首款可量产多线的激光雷达芯片,它要比业界同类型产品领先至少6个月。”
“让机器用‘芯’感知”,这不仅是他们项目的一句宣传语,更是他们团队用心创新的体现。
29。罗小馒:云南目前最火的“罗三长红糖馒头”
1。5元买个馒头,1。5元或2元买个包子,可不要轻看了这包子铺。
单单一个红糖馒头,罗三长和合伙人就拥有了5家自营店和131家加盟店,不到两年,就卖出了7800万个红糖馒头。这可以算得上是云南最火的馒头了!“罗小馒红糖馒头”项目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单靠红糖馒头,真能做那么火?没听过罗三长创业故事的人可能都很怀疑。那么,就与罗三长来个邂逅吧!
2017年9月27日上午9时20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滇池学院,由于是上课时间,能遇到的学生很少。罗三长现在是滇池学院大四学生。只见他双手插在裤兜里,背着个双肩包,瘦瘦的,但精神气十足。
别人高中时忙于功课,为高考拼搏,但他早已经深深扎进社会大熔炉中。
2009年,他进入高中,成为学生会主席,随后成立了一家人力派遣公司,积累了人生中宝贵的经验;在新东方学习过烹饪,拿到了新东方二级厨师证,高二时做过中餐厅;2012年,外出务工时遇到黑中介,虽然最后工资追回了3。2万元,但8万元被坑。上大学后,他利用寒暑假打工,2014年在云南省德克士总部打工,2015年去了广东省石碣市龙地村模具厂。
赚钱,人人都想,可你知道搞什么最赚钱吗?很多人回答不了。
“馄饨是最赚钱的,下来就是米线,再下来就是包子馒头了。”罗三长说,“馄饨是搞不出花样来的,创新突破性很小。米线在云南已经很久远了,很难突破创新,所以就想到了包子馒头。”
别看只是几句话,但如果没有深入调查、在餐饮业的摸爬滚打,是难有这番见解的。
“馒头在整个中国,一般都是以白馒头为主,毕竟大众吃的只有白馒头。我想着就从面食切入,从面食切入的话就想到了云南本来就有的红糖馒头。那么,我的红糖馒头就要与原来有的红糖馒头在制作上方法上不一样。”
2015年7月暑假,他和后来的一位合伙人去中国台湾地区,不为玩,就为“取经”——台湾地区的小吃很出名,包括红糖馒头。
2015年11月8日,罗三长的首家“罗小馒红糖馒头”店开业。他在学校食堂租了一块地方,开店第一天就盈利1050元。
为推广自己,当了解到有很多老师都是很早赶着校车来上课,没有时间吃早餐的情况后,罗三长就想到了“爱心早餐计划”:给所有上班的老师送一杯豆浆、一个馒头、一张名片,主要是为了推广品牌和获得更多支持。通过这次活动,不仅红糖馒头店在校内人人皆知,还有很多老师一天不落地来店里买馒头。
随后,红糖馒头店开进了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到现在,他同合伙人已经拥有5家直营店、131家加盟店,已累计销售7800万个红糖馒头。
为什么他的红糖馒头能这么成功呢?“我们用了互联网产品思维和工匠精神去做。”罗三长说。小作坊要的是如何卖出去最多,而他们想到的是怎么让消费者喜欢,追求更好的迭代。“红糖馒头之后,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的子产品就出来啦。”
“馒头不仅仅要做成馒头,还要做成法式软包。”不满足于现状,扩大规模是罗三长一直在思考的。他正与技术人员研发红糖奶黄包、红糖发糕。他希望有更多甘蔗、小麦种植户加盟他的红糖馒头品牌,从原材料环节进行把控,让红糖馒头能够走出云南。
为什么“红糖馒头”也能获奖金?这说明,小项目也能成就大事业,创新不一定要高科技,只要是“接地气”的创新,有益民生的创新,创新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搞创新,创业才能获得成就感;只有从小项目做起,才能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才能拥有更多自信和勇气去闯市场的新天地,并让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罗三长说,“我觉得我们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馒头,而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项目;它不是一个凉馒头,而是一个有温度的馒头”“创业过程中,我也曾遭遇过很多挫折,而且现在还只是个学生,还需要多学习和积累社会经验。我今天的成功,是与我的坚持分不开的。太多人把小事不当事,把大事当作麻烦事,最后一事无成”。罗三长认为,他最大的成功就是敢想敢做,且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借全国总决赛的舞台,罗三长发起了“全国高校500+小馒人合伙加盟计划”推动大学生就业,同时他已经注册了“罗小馒”品牌商标,计划将他的馒头推广到更多省份。
30。编程猫:做编程教育的先驱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科技的强势结合,成为此次创新创业的最大亮点。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作为山东赛区唯一一支金奖队伍,编程猫做的事情与其他项目有些不同,但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编程猫没有在特定的领域研究高精尖的AI(人工智能)技术,但却愿意做一所“黄埔军校”,为正在到来的AI时代培养大量的AI人才。
编程猫是一家针对少儿编程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图形化模块的在线编程教育课程,学员可以在平台上设计游戏、软件、动画等内容并进行展示和交流,借助AI实现规模化一对一教育,解决了编程教师紧缺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编程将成为未来世界的通行语言。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议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普及编程教育。编程渗透率在未来几年将出现成倍增长,中国编程教育市场爆发在即。
编程猫以自身优质的产品、顶尖的团队,在两年间吸引到超过30万海内外少儿用户,获得3轮总额1。4亿元投资,并与1053所公立学校,两所海外学校达成合作,市场份额高达60%。
“哪怕我们只教了十个小朋友,他的一生也会因此而完全不同。”编程猫创始人及CEO李天驰以这样的情怀开始了自己与编程猫的故事。
2009年,李天驰进入山东大学,开始在软件学院学习人机交互专业。在校期间,他曾担任软件学院篮球队队长,也曾活跃于院学生会,在文艺部组织各种活动。无论篮球队还是学生会,都给他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经历。
李天驰入选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李天驰希望下一代更早地接触编程,学位对他来说只是一纸文凭、一种认可,但少儿编程教育则承载了对下一代的社会责任,这是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贡献的一种可能。“我们怎么样为世界带来一点变化,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让所有人掌握这一种技能?我们希望每一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接触到更好的东西。”他说,“好的产品,可以击穿一切。”好的产品,更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31。美她司酮:渴望走出实验室小药片
小药片“美她司酮”,静静地躺在福州大学肿瘤转移预警和预防中心实验室的小瓶子里,它以创意组第二名的成绩捧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是福州大学肿瘤转移预防研究的重大成果。仅2016年,该中心实验室在肿瘤转移的药物干预领域发表的论文总数就占全球总数的36%。完美的实验数据,顶尖的课题论文,作为高校的科研成果,小药片“美她司酮”的路几乎可以告一段落。
但它的主人贾力教授和王杰博士,以及项目组其他的伙伴们却有些不甘心,不忍它被束之高阁。只因这粒看似普通的小药片是眼下癌症预防转移的重大新药,未来每年至少可以挽救300万癌症转移复发患者。
“造福人类”这样的使命,此刻不是空洞的口号,就在眼前的这粒小小药片的身上。
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数目达到430多万,预计到2022年,肿瘤手术后幸存者的总数将达到2000多万。人们常常“谈癌色变”,然而原发性肿瘤本身并不可怕,今天的外科微手术和放射治疗可以精准地切除未转移的局部肿瘤。可怕的是肿瘤手术后的再转移。而预防高风险期的肿瘤转移,一直是全球性肿瘤治疗的理论技术和产品的空白。
福州大学异军突起,独创性地开辟了基于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代谢物的肿瘤转移的药物预防领域。这一特色领域旨在证明“肿瘤的发生是不可预防的,但肿瘤的转移是可以预防的;肿瘤转移后是极难治愈的,但肿瘤转移前是可以预防的”。而美她司酮便是这一理念的重要研究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小药片“美她司酮”是基于传统避孕药米非司酮并加以优化而来的,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老药新用”。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这粒小小的药片在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10余种肿瘤模型中,抑制肿瘤转移效果明显,综合抑制率超95%。而与传统抗癌药物相比,它研发周期短,药物的成药性、安全性、可预见性强,大大地降低了研发和投资风险。
而要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造福患者,小药片“美她司酮”至少还需要6年的时间,需要前前后后8000多万元的投入。面对着6年临床试验可能的变数,与对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来说的巨额投资,小药片的主人——贾力教授和王杰博士没有丝毫退缩。在这群全年无休,穿着白大褂只知埋头实验的师生看来,“相比于这粒小小的药片未来可能的巨大社会贡献,这些变数与投资都不算什么”。
使命感让这群人有了执着而单纯的想法:绝不能让“美她司酮”这粒小小的药片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