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沟通的艺术 > 第八章 懂得变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第3页)

第八章 懂得变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第3页)

四是渐进式批评。

渐进式批评就是逐渐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这样可以使被批评者对批评逐渐适应,逐步接受,不至于一下子谈崩,或因受批评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儿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争吵。试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的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个谢。”后果会如何呢?

在批评人时,最关键的是克制情绪。

在批评人之前你首先要观察自己,你觉得自己的心情紧张吗?对对方心存不满吗?把你的感受——愤怒、埋怨、责怪、嫉妒等先清理一下是有好处的。

有经验的批评家认为,在开口批评人家之前,先检讨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么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不好是很难掩饰的,而这种情绪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对方感觉到这一点,立刻会激起同样的情绪,立即会抛开你的批评内容,计较起态度,这种互为影响的情绪会把批评带入僵局。因此智者不可不虑。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像我们身上要沾染许多病菌一样,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举止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点、错误。积极开展批评,才能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在开展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也要有艺术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露骨的话,可旁敲侧击说

说话过分露骨,只会招致别人的妒忌,导致自己的失败。要给对方留点余地,否则就会闹成僵局,无法收场。

露骨,比喻做事、讲话不加伪装或掩饰,用意十分显露,毫不含蓄,直奔主题,与**裸相近,是很夸张的意思。一般为贬意,如行为露骨、话语露骨等。

对有些锋芒太露的人或者年长的人,我们说话不能太露骨。在社交中,有时遇到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比如下棋、乒乓球赛等,尽管只是一些娱乐性活动,但人的竞争心理总是希望成为胜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取胜把握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并不把对方搞得太惨,而是适当地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也胜一两局。

尤其在对方是老人、长辈的情况下,你若穷追不舍,让他狼狈不堪,有时还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让你无法收拾。其实,只要不是正式比赛,作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文体活动,又何必酿成不愉快的局面呢?

对于谈话中对方不妥当的部分,固然需要加以指正,但妥当的部分就需要加以显著的赞扬,对方会因你的公平而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对方,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要注意尊重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人无论处在何种社会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会为人处世的人,此时必然是避其锋芒,即便觉得别人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可能让人觉得你太过莽撞,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的人,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过分直露自己的见解会招致他人的妒恨,但也不是说因此就不分是非曲直,什么事都一味地说好。如果我们在对别人提出批评意见的时候,尽量采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目的。为什么非要吵得面红耳赤,最后犹如仇人一般呢?

婉转地批评别人,不逞一时的刚勇,同样能达到批评对方的目的。

西汉时期,汉武帝身边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头脑聪明,言语流利,又爱说笑话,当时人称他为滑稽派。

汉武帝刚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有学问才能的人,当时有上千人应征。这些人上书给皇帝,多半是议论国家大事,卖弄自己的才能,其中不少建议皇帝看不上,提建议的人也就没被录用。东方朔的上书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怎么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怎么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怎么勇敢灵活、正派守信,最后说:“像我这样的人,真该当皇上的大臣了。”汉武帝看这份上书与众不同,有些意思,就让他当了待诏公车。东方朔虽然被留在了长安,但薪水很少,也见不着皇帝。

过了些日子,东方朔想出个让皇帝注意他的主意来。当时皇宫里有一批给皇帝养马的侏儒,东方朔骗他们说:“皇上说你们这些人一不能种田,二不能治国,三不能打仗,对国家没一点用处,准备把你们全杀了呢。”侏儒们都吓得哭起来。东方朔又教他们:“皇上要是来了,你们赶快去磕头求饶。”不久,汉武帝路过马厩,侏儒们都号啕痛哭,跪在武帝的车子前连连磕头。武帝觉得奇怪,问道:“你们干什么?”侏儒们回答:“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杀了。”汉武帝知道东方朔鬼点子多,就把他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吓唬他们?”东方朔说:“侏儒身高不过3尺多,每个月有一袋粮食、240钱。我东方朔身长9尺多,也只有一袋粮食、240钱。侏儒们会撑死,我却会饿死。皇上要觉得我不行,就放我回家,别留着我在这里吃白饭。”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让他当了待诏金马门。待诏金马门比待诏公车的地位高,他也就渐渐地能接近皇帝了。

有一次,汉武帝让手下的人玩“射覆”的游戏,东方朔连猜连中,得了很多赏赐。汉武帝身边有个姓郭的舍人,也很聪明,能言善辩。他见东方朔这么得意,很是眼红,就对汉武帝说:“东方朔刚才都是碰运气,并不是真会猜。现在我来藏一样东西,如果他猜中,我愿意挨一百板子;要是猜不中,您把刚才赏他的东西都给我。”结果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命令左右打郭舍人的屁股,郭舍人痛得直喊“哎哟”。东方朔嘲笑他说:“呸!口上没有毛,声音叫嗷嗷,屁股翘得高。”郭舍人又羞又气,喘息着说:“东方朔辱骂皇上的随从,该杀头!”汉武帝问东方朔:“你为什么骂他?”东方朔急中生智,回答:“我怎敢骂他?是让他猜谜语呢。”武帝又问:“什么谜语?”东方朔信口胡编道:“口上没毛是狗洞,声音叫嗷嗷是鸟儿在喂小鸟,屁股翘得高是白鹤弯腰啄食。”武帝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没法再追究,郭舍人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又有一次过节,汉武帝下令把肉赏给身边的官员、随从们,可是执行命令、主管分肉的大官丞迟迟不来。东方朔对同事们说:“今天过节,该早点回去,请原谅我占先了。”说着拔出剑来,割了一块肉走了。大官丞知道后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东方朔进宫来,汉武帝责备他:“昨天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宣布命令就擅自割肉?”东方朔赶紧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汉武帝说:“你起来,自己罚自己吧。”东方朔拜了两拜,爬起来,像背书一样有板有眼地说:“东方朔,你过来!东方朔,你过来!你接受赏赐不等命令,多么无礼啊!拔出剑来就割肉,多么豪壮啊!只割一小块,多么廉洁啊!回去送给妻子,又多么有爱心啊!”汉武帝忍不住笑,说:“让你责备自己,你倒夸起自己来了!”不但没办他的罪,还赏给他一担酒和100斤肉,让他带回去给妻子。

对于皇帝的指责,不是强词夺理,而是机智应对、有理有节,这其实就是忍。东方朔忍住心中对他人的不满,忍住对告发者的气愤,不失时机地指出他人的错误,保全了自己。

贬低的话,请拔高后说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种缺乏道德、缺乏修养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有这种行为的人非但不能把自己抬高,有时反而会摔得很惨。

人都有自大倾向,最易显示自大的就是说贬低别人的话和说拔高自己的话。有些人对于别人强过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但结果是遭人白眼,惹人嫌。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

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综观现实社会,像李先生这种人为数不少。

贬损他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竟达到了捏造事实的地步,尽管他所说的事实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颇能迷惑人。面对捏造事实的指责,受害人有口难辩,无可奈何。

唐某与李某同去外地出差,采购一种紧缺物资。他们到外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必须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唐某与李某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李某竟对领导说:“年轻人就是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唐某说:“本来就没有货了啊,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批评唐某说:“老李说得对!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啊!”唐某听了领导的批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不过从此以后,唐某对李某敬而远之了。以后领导再派他与李某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辞掉。

二是夸大事实贬损他人。有些人为了达到贬损他人的目的,将针眼大的事情说得比箩筐还大。

某科研单位赵某应朋友之邀,给朋友帮了两次忙,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巧让本单位的黄某知道了。于是在一次会议上,黄某说:“赵某受了金钱的**,不好好做本职工作,竟去从事第二职业。这种做法是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表现。”赵某仅仅帮了朋友两次忙,黄某竟夸大成“从事第二职业”,并给戴上“受了金钱**”的大帽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