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沟通的艺术 > 第九章 别急着开口说话前(第4页)

第九章 别急着开口说话前(第4页)

逻辑混乱。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必先在脑子里将所要讲的事情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不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拖拖拉拉,繁杂不清了。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巴不得一口就能把所见所闻全盘托出,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矫揉造作。矫揉造作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外语;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挂在口头;有的人喜欢引用几句名言,放在并不适当的地方。这会让人觉得是在卖弄学识,故作高深,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除了以上说话方式上的毛病之外,还有如下必须克服的说话“带把儿”的毛病。

有的人在说话过程中相同的词会反复地使用。某大学的讲师,在讲话中老带“嗯——”这一口头语,有人用心数了一下,30分钟内共用了60多个“嗯——”。连传道授业的人都如此,何况是一般的人呢。

口头语最多的恐怕是连接词“嗯”“这个”等,虽然听者对带口头语的人不一定会起反感,有时甚至会觉得怪好玩的,但是一般人都会觉得烦琐、别扭。

除此之外,还有“所以”“总而言之”“尤其是”“可是”“也是”“绝对”“必须”“不”“岂有此理”等口头语,不管哪一种均很强硬、刺耳,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一位销售业绩很好的经理对他的员工就这个问题专门强调过:“我就曾经有过,‘追根究底地说、基本上来说、我还是想冒昧问您一下子行不行’等口头语。比如有一次,我与某客户商谈得很愉快,快结束前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说:‘追根究底地说您买还是不买呢?’那位客户原本笑着的脸一下子变了,绷着个脸冷笑着说:‘对不起,尽管我们谈得很好,但我的结论是NO。’这些口头语一是显得目的性太强,二是含有责备对方或大吹大擂的口气,因此很容易得罪对方。一旦得罪了对方,要消除对方的反感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了。”

像“是啊”“的确是那么回事”这种肯定对方意见的口头语是容易被对方所接受的,一般来说也不会引起麻烦,但像“可是”“不”“岂有此理”等否定性的口头语或像“总而言之”“无论如何”之类吹毛求疵的口头语就很容易被对方误解。

如何纠正说话的毛病呢?

必须优雅地用词。

在沟通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嗓音和语气,说话时的用词造句同样也会影响你的语言表达。说话时若能运用恰当的词汇,并将声音的魅力显现出来,自然会让人忽略嗓音不太好的缺陷,而想继续聆听。

优雅用词造句的要点包括:第一,说完整的词句。不要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否则会让人觉得你不爽快,严重些还会让沟通的对象对你的人格产生怀疑。第二,不说粗话。说粗话的情况并非仅存于中低劳动阶层,有许多学识深、地位高的“高级人士”也认为,当自己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时,说一句脏话并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在公众场合说粗话是对个人形象的很大伤害,更是一种听觉上的污染,给听者带来不快。第三,避免冗长无味或意思重复的言语。比如:“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说好不好?”“你知道吗?”也不要采用流行语、口头禅作为开场白,如“哇噻”。有些父母从孩子身上学到青少年所惯用的流行语,以为说了这些话就代表跟得上潮流,实则不然,毕竟年长者说着一口年轻人的流行语,既幼稚又有失身份。第四,不要用“嗯”“哦”等鼻子发出的声音来表达个人意见的同意与否(别忘了鼻子是用来呼吸的,不是用来答话的)。这些音调虽非粗话,却是懒惰的表现,会令谈话者有不受重视的感觉。

但是,使用优雅的词汇进行交流并不是鼓励使用那些极为拗口的书面语,甚或文言文,这样容易给人卖弄的感觉,也会给沟通造成障碍。还要注意不要在谈话中夹杂半生不熟的外语。

插话,等时机再说

会说话的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会很注意地倾听,然后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会说话的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随时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一有机会,马上插嘴。

在交谈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许多人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常常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随意插话、打断对方,这样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不但会搅了别人的兴致,还会阻碍别人的思想,破坏别人的情绪,引起别人的反感。

老白在镇上盖了一套两层的楼房,在房子的第二层刚封顶时,几个朋友在他家吃饭。席间,突然来了一位专门安装铝合金门窗的个体户,与老白一见面就递了张名片,并介绍了他做铝合金门窗的优势。

老白说:“虽然我们以前不认识,但通过你刚才的一席话,得知你对铝合金门窗安装的经验丰富,假如我房子的门窗让你来安装,我相信你能安装,也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但是在你今天来之前,我们厂里一名下岗钳工已向我提起过,门窗安装之事已决定由他来做……”

老白的话还未说完,那个个体户便插话了:“你是说小杨吧?他最近是给几家安装了门窗,但他那‘小米加步枪’式的做法怎能与我比?”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便让老白顿时拿定了主意,接着说:“不错,他尽管是手工作业,没有你那先进的设备,但他目前下岗在家,资金不够丰厚,只能这样慢慢完善。出于同事之间的交情,我不能不让他做!”

就这样,那个个体户只得怏怏离开了。

之后,老白对我们说:“那个个体户没听懂我的意思,把我的话给打断了。本来,我是暗示他,做铝合金门窗的人很多,不止他一个上门来请求安装。我已打听到了他做门窗多年,安装熟练,且很美观,但他的报价很高,我只是想杀杀他的价格。可他的一番话攻击了我同事小杨的人品,我宁愿找别人,也不要让他来安装我的门窗。”

这本来是一桩很不错的生意,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个体户过于急躁,不等人家把话说完,甚至还没有听懂别人的意思,就打断别人的话头,结果把眼看就要到手的生意给丢了。

如果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正听得津津有味,而此时你却突然插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说话者对你没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应该耐心地聆听他人的话,注意不要插话搅了对方的兴致,这时,点头示意比贸然插嘴要好得多。

插话,就像是一把钩子,不到万不得已时,最好不要用它。约翰·洛克指出:“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无礼的行为。”所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最好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扰乱别人的谈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不要打断他人的话去争论一些毫不重要的细节。

在听别人说话时,假如你真的有没听懂的地方,或者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中途突然提出问题,而应该等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别人:“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对方就会产生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

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为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就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对方的思路,使对方忘记真正要讲的话。

总而言之,请你记住一点:不要随意插话。除非说话的人讲话的时间拖得过长,他的话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已经引起大家的厌烦,这时,你打断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虽然在别人讲话时,插话是十分不礼貌的,但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见,非要打断讲话,那么你就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插话技巧。

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一般也不要打断他的谈话。但如果你们比较熟悉,或者问题特别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态度,待对方说完后再作详细阐述。

交谈过程中,如果你想补充另一方的谈话,或者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想即刻作点说明,这时,可以对讲话者说“请允许我补充一点”,或者说“我插一句”。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插话不宜过多,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

当你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人处理事情时,可以先给他一些小动作的暗示,他一般会找机会和你讲话。你也可先向他们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即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情处理完毕,立即离开现场。

如果你想加入他们的谈话,则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的谈话吗?”或者,大方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同事互相介绍一下,就能很快打破生疏的感觉。

总之,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随意插话,如果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一定要注意插话的时机,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交谈的顺畅与和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