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活着是用来生活的,不是用来生气的 > 第七章 向着阳光才能告别悲伤(第2页)

第七章 向着阳光才能告别悲伤(第2页)

邓小平个子矮,他曾经幽默地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既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又不致让自己太尴尬。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著名漫画家韩羽是秃顶,他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自嘲》诗:“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平常,唯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让人读后不仅不会笑话他的缺点,反而称赞其乐观大度的为人处世哲学。

以柔克刚。这种方法是不直接回答对方,而是顺着对方的话语,以静制动,变被动为主动。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讲时,有人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他举着这张纸条镇定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刚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写内容。”林肯以柔克刚,在笑声中不仅替自己解了围,也有力地回击了对方。

偷梁换柱。把另一种事物的特征以移花接木之术转换到此事物上,听后肯定让人忍俊不禁。

我国古代有位皇帝,因处理朝政操劳过度,精神萎靡,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噩梦连绵,头昏脑涨,胸闷气短,日渐消瘦。大臣们为其到处寻医,可试遍了各种良方,病情却毫无起色。后来请来了扁鹊,诊视完后扁鹊说:“陛下得的是月经不调。”皇帝听罢哈哈大笑:“荒唐,我乃男子,何来月经不调之理”?笑得他前俯后仰,眼泪都出来了。此后,每当与别人谈起此事还大笑不止。可说来也怪,过了不长时间,皇帝的病情居然慢慢好转起来,不久就痊愈了。

得失,也就那个样子

人的情绪是一个定数,腾不出空间来快乐,就会腾出空间来忧伤;腾不出乐观的情绪,就会腾出悲观的情绪。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用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老头子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老头子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三个人一起来到了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子的钦佩。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这样,人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生命中,有得到是正常的,有失去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紧紧抓住失去不放,得到就永远也不会到来。放下失败,抓住成功,就可以让生命重放光彩。而获得这一切,需要你有一颗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输赢成败之心。个性乐观的人对得失看得很淡,他们认为“得”是劳作的结果,无论劳心劳力,“得”都是心愿的实施,了得了心愿,却难免会失去追求。因此,人们在得到功名利禄的时候,虽满心喜悦,但同时也失去了沉思与警醒;得到婚姻的时候,爱情的光芒就免不了黯淡;得到虚荣的时候,灵魂却在贬值;失去最爱的时候,却能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赖的时候,却能得到人生必备的磨砺;失去憧憬的时候,却能清醒地面对现实。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时你会赢,有时则会输。你应该训练自己掌握游戏的规则,这样你就会尽可能多地在游戏中获胜。

两个工程师合作承担了一个研究项目,在项目即将完成时,他们做了一次试验,结果,竟意外地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发现了一些以前未曾预见的问题。面对挫折,一位工程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完成这项研究项目的能力,而另一位工程师却为此感到欣慰:幸好现在及时发现了问题,避免了在这个项目投入实际运作时产生许多错误。

毫无疑问,人们只有抱着积极的心态,才能有勇气迎战突如其来的挫折,不被挫折击垮。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挫折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继续走上成功的道路。

对得与失的认知,看似平淡,却折射出一种对人生使命的思考,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透彻理解。人的一生,就是得与失互相交织的一生。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暂时放弃一些物质上的享受,而去追求让更多的人过上舒适幸福生活的目标,这种精神不仅让人尊敬,而且那种目标达成后的精神愉悦,是一般人所体验不到的,是超越物质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和享受。

不要忽略生活中点滴的快乐

爸爸问女儿:“你快乐吗?”女儿答:“快乐。”

爸爸让女儿试着举例,女儿说:“比如现在呀。”当时晚饭后,他陪女儿一起登上楼顶,仰卧观天上的星星。这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我们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有无数这样的快乐时刻。

爸爸让女儿再举例,女儿说,比如妈妈爱用茶叶水洗枕头,每每睡觉时都有淡淡的茶叶香味。还有,妈妈在刚刷完油漆的屋子里放些菠萝,风儿一吹整个屋子就充满了芳香的菠萝味。

这些本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谁也无心留意这些,可我们却难得有这样的快乐体味,只能到遥远的童年去寻找这样的感动。

这段故事是在收音机中播放的,听完之后,让人萌生了一种感动。原来,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快乐,这快乐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只有用心去品味,快乐才会有色有味,而且可观可闻可吃可品。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欲离婚的女子厌烦了现在的琐屑生活,但她一直对其外祖母的快乐和谐生活充满好奇。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外祖母的日记,原来里面记录着外祖父为她洗了多少次衣服,吻过她多少次,为她洗过多少次脚……相信任何读到此处的人都会吃惊,原来生活中的琐屑小事便是快乐的源泉。

生活是由一件件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在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连接着快乐的纽扣。仔细品味着琐屑的每一点每一滴,你才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品味生活要多想些美好之处。因为生活中毕竟不是只有鲜花,时时充满阳光。我们要想成功地摆脱郁闷和哀愁,就要多思考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中品味幸福。比如,下班了,妻子已做好可口的饭菜,这就是一种快乐,不要因为她时常埋怨而自悔自恼,也不要因为她的心胸狭隘而自怨自艾。再如,生病了,同事都拿着礼物来看望你,此时,你应该感谢他们对你的关心,而不能过多考虑他们是否怀有其他目的。

一滴水珠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品味生活的快乐是从小处着眼的,不要因为事情小而忽略了别人对你的关爱。比如,你上班迟到了,同事帮你打扫了地板,擦干净了桌子;下雨了,有人将伞伸到你上面的“领空”与你共享;当你向朋友借钱时,哪怕发生屠格涅夫的《兄弟》中的“我”遇见乞丐的情景也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怀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快乐。

凡事想好一点,心自宽一点

常在商店中见到一尊佛像,但这尊佛像与其他的佛像大异其趣。他光着大肚皮坐卧于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及喜悦感。他便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佛。

弥勒佛之所以令人敬服的特质,就在于他的“豁达大度”。一件事有许多方面,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亦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转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味索然。家庭中晚餐时,小孩子每每执着汤匙要“自己来”,但次次皆被母亲夺走,而母亲通常的回答是:“你还不会,别把饭弄桌子上了。”慢慢地,小孩子就会改口道:“你帮我。”由此可见,孩子的热情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浇灭后,便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将变成一个怕做错事而受嘲骂、缺乏自信的人,等到将来长大,自然会畏畏缩缩,没有勇气尝试突破困境。

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从另外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人过上悠然自得的日子。

人要豁达一些,大度一些。就拿鞋子来说吧,我们买鞋子都知道要买大一点儿,否则穿久了,会因脚和鞋子摩擦得太厉害而起水泡,甚至磨破皮,导致痛苦难忍。又如赴约,提早五分钟或十分钟到场,也一定比剩一分钟才赶到的心情轻松多了。谚云:“宰相肚里能撑船。”愤怒是不好的情绪,但大多数人往往控制不住它,只有少数有智慧、有度量的人才能适时疏导这种不好的情绪。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盛怒之后,再反省便会发现:“我当时也可以不必那么愤怒的,其实事情也不是那么严重,不知道他(受气者)现在的感受如何?”但再遇到那种使人愤怒的情景时,往往又会按捺不住怒火。于是,我们必须透过日常生活不断地磨炼自己,使自己拥有化解、疏导愤怒的智慧和能力。由于我们不是顿悟的圣者,便只有靠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功夫,使自己臻于能忍辱、能容人的境界。是的,希望我们都能在生命之河的**涤中,慢慢除去我们不知足的坏习性,使我们也能迈向圆融的人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