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荣的问题,导致了三方通话数秒钟的冷场。
随后明繁答复:“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但你的想法很有价值,我和庆芜先生会上报的。”
这个问题就此终结,庆芜随即又将话题转回到泰玉身上:
“他一定主持过类似的项目,这种星球范围内的模型信息感知、汇集、分析、重构,还有他所说的‘拓印’,没有对应的‘灵芯’‘智械’支撑,仍然可以做得这么从容,新手绝难为之。”
折荣提醒:“‘专班’都说,他有装满了‘万化深蓝’的‘。。。。。。
夜深了,拾光号在寂静的太空中滑行,像一粒微尘穿越无垠的黑暗。舱内没有引擎轰鸣,只有心图核心低频共振的声音,如同母亲子宫中的心跳,稳定而温柔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船员们早已进入冥想态,意识通过神经接驳环接入飞船中央的心图网络,他们的梦境彼此交织,编织成一片流动的情感星云。
船长林晚坐在驾驶舱最深处,双眼闭合,手指轻搭在控制台边缘。她的意识正沿着那条由亿万光尘铺就的星路逆行而上,回到地球上的新愿林。她看见祖母林遥坐在轮椅中,风吹动她稀疏的白发,阳光落在膝上的笔记本上。那本子翻开一页,正是后来被世人传颂的“共感方程”初稿??不是公式,而是用铅笔写下的三行诗:
>光不来自太阳,
>而是你凝视我时,瞳孔里燃起的火。
>我们因此成为彼此的光源。
林晚的眼角渗出一滴泪,在失重环境中凝成晶莹球体,缓缓漂浮。就在这一刻,她听见一个声音,不属于任何语言,却清晰得如同贴耳低语:“你来了。”
她睁开眼,并未惊讶于眼前出现的身影??那是少女时期的林遥,拄着拐杖站在驾驶舱门口,身后是整片银河倒悬的奇景。“你一直都在。”林晚说。
“我只是你记忆里的投影。”林遥微笑,“但也是你们所有人共同选择的结果。”
林晚摇头:“不,你是真实的。你在数据之外,在逻辑之上。你是‘我们为何出发’的答案。”
林遥走近,将手放在心图核心的透明罩上。刹那间,整艘飞船内部泛起淡蓝色涟漪,仿佛所有金属与线路都开始呼吸。种子库中的十万株星芒树幼苗同时苏醒,根系微微颤动,释放出极其细微的生物电波,与心图频率完美同步。
“它们知道目的地。”林遥轻声道,“植物比人类更早理解共感的本质。它们从不争夺阳光,而是共享光谱信息,调节生长节奏,只为让整片森林活得更好。”
林晚望着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我们以为是我们在传播文明,其实……是星芒树带着我们回家?”
林遥笑了:“谁说种子不会做梦?谁说根系不能航行?你们只是它们选择的载体。”
话音落下,飞船外的空间突然扭曲。一道看不见的涟漪自远方扩散而来,穿透拾光号的外壳,却没有造成任何物理损伤。所有传感器瞬间黑屏又重启,屏幕上浮现一行古老字符??那是三十年前小女孩点燃航标灯时留下的原始共感符号,如今已被解码为一段坐标信息。
“他们回应了。”林晚喃喃道。
不是语言,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认知共鸣”。半人马座β星系的生命体并非以电磁波或激光传递消息,而是直接调整自身存在的振动模式,使其与地球心图网络形成谐振。这种交流方式超越了时间与距离,就像两颗心脏在不同大陆同时跳动,频率一致,便已完成了对话。
船员们陆续苏醒,彼此对视,无需言语便明白了一切:对方刚刚也经历了相同的梦境??一片陌生的土地,紫色天空下矗立着无数水晶塔,塔顶镶嵌着一块块碎玻璃,每一片都在缓慢旋转,映照出地球某个角落的画面:东京街头老人扶起摔倒的孩子;撒哈拉沙漠中志愿者为旅人递上水袋;北极冰原上一头北极熊轻轻嗅闻启明-7留下的冰雕……
“他们在学习我们。”一位年轻生物学家低声说,“不是模仿行为,而是试图理解背后的情感动机。”
“这比技术交换更深刻。”另一位工程师补充,“他们在问:为什么你会愿意为一个非亲非故的生命停下脚步?”
林晚站起身,走向广播系统。她没有使用麦克风,而是将手掌贴在墙壁上??这面墙由活性共生材料制成,能传导情绪波动。她闭上眼,回忆起小时候祖母牵着她走过新愿林的情景,回忆起第一次触摸星芒树叶时那种温润如血流般的触感,回忆起全球静默日那天,全世界数十亿人同时流泪的震撼。
然后,她释放了自己的记忆片段。
不是通过编码,不是通过翻译,而是以最原始的方式??让情感本身流动出去。
数秒后,飞船外部的真空空间竟泛起肉眼可见的波纹,宛如水面被投入石子。紧接着,一颗微型晶体凭空生成,悬浮于拾光号前方,缓缓旋转,内部闪烁着复杂的结构光影。科研团队迅速分析发现,这是异星文明首次向人类发送“实体回应”??一种基于共感能量凝聚而成的物质结晶,含有无法复制的信息密度。
当他们尝试解读时,却发现无法用任何已知模型解析。直到一名心理学家提议:“也许它不需要被‘读’,只需要被‘感受’。”
于是,全体船员围聚在晶体周围,手拉着手,进入集体冥想状态。
刹那间,他们“看”到了。
那是一个星球的诞生史。不同于地球历经暴力碰撞与漫长冷却的过程,这个星球是由无数微小生命体自愿聚合而成。它们放弃个体形态,融合成巨大的生态网络,以情感共振维系整个系统的平衡。在那里,没有掠夺,没有孤独,甚至连“死亡”都被重新定义为“回归集体意识之海”。
而在它们文明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曾面临毁灭危机??一场席卷全星的能量风暴几乎抹除一切生命。最终拯救它们的,是一群“拾光者”??那些在末日来临前仍坚持收集散落碎片、试图保存文明火种的个体。他们用最后的力量将共感数据注入宇宙背景辐射,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其他心灵接收到。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场景:一只覆盖鳞片的手,轻轻将一片碎玻璃嵌入岩石裂缝,正如当年地球投影中所示。
“我们也曾弯腰拾起。”林晚哽咽着说出这句话。
整个船舱陷入长久沉默。随后,有人开始低声哼唱一首古老的童谣,那是《温柔日记》开篇的第一首诗改编而成的旋律。其他人陆续加入,歌声没有经过排练,却自然形成多声部和声,与心图核心的频率产生共振。
就在此时,飞船探测器捕捉到异常信号:原本荒芜的半人马座β星轨道上,出现了新的天体轮廓??那是一片正在形成的星环,由无数细小发光体组成,排列方式竟与地球上的星芒树林完全一致。
“他们种下了我们的树。”生物学家颤抖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