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二十步位置,简单树立起几个树枝做标靶。
随着子药筒装填完成,在徐翰的命令下,两人抬炮快速向前跑,进入炮位,身后三人抬着五个子药简快速跟进。
随后上子药筒卡位,火折子点燃引线。
“砰”
一声炮响,戚继光只看到炮口废除一团白色东西,随后消失在空中,远处树枝微微颤抖,显然被霰弹扫中。
而炮手打完一炮后不停,快速卸下子药筒,换上另一个,再次发射。
他们一共装填了三个子药筒,都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射完成,随后几人按照习惯,打完后直接丢弃火炮往回跑。
整个发射和装填过程,戚继光心里估算,倒是差不多,约摸十步一炮。
五个子药筒,未必能打完,但是打掉三、四个还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配五个子药筒,估计是习惯,佛朗机炮的子药筒一直都是五个。
“你们带来多少这种虎蹲炮?”
已经看过试炮,戚继光马上就问道。
“二百门。”
徐翰答道。
“怎么才这么点?”
戚继光又是一蹙眉,追问道。
“这是刚完成的火炮,京城还在抓紧赶制,也就是我们急着离开,工部把能搜罗到的工匠都调集在一起才能造出这么多,至少让每个炮组都能分到。
不过后面工部还会大量铸造,优先运到这里。”
徐翰急忙说道。
工部为了保证这批火炮是真的尽力了,最后一批还是在他们上船后稍微等待了两个多时辰,才有人送到码头,直接装船的。
都是昨天赶制出来的,为此他们在船上还仔细检查了这批火炮,担心出现质量问题。
明朝的火器就是这样,已经对质量有了概念。
谁叫他们老早就把军火分出三六九等,领兵将领早就不陌生从兵库领到残次品。
是的,明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早就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各个环节都能分润到利益。
所以,虽然朝廷每年投入不少,但是这条利益链条依旧存在。
只不过在魏广德、江治、张科的强压下,合格品数量现在占到产量的半数多一点,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再要增加,那就是那些人的肉了。
水至清则无鱼,魏广德对此也毫无办法。
至少合格品还能有一半多,以往可是只有三成的,得边镇足够的孝敬,才会依依不舍从兵库里发出去。
“你们一部分分散布置各堡寨,另外留一支应急。”
很短时间里,戚继光就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