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穿在1977 > 第952章 友军(第2页)

第952章 友军(第2页)

>**“真正的语言战争,从来不是争夺说什么,而是决定什么可以被听见。”**

>**“当谎言成为唯一可被记录的形式,沉默就成了最后的诚实。”**

>**“而记忆,是最温柔的抵抗。”**

写完,她将纸折成一只纸鹤,放进火炉。火焰吞没它的一瞬,她仿佛看见岔口村那场大火中的日记灰烬腾空而起,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飘向北方的夜空。

第二天清晨,她前往市图书馆查阅旧档案。根据线索推断,周晓禾所用的光影粉笔技术,可能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被下放的光学工程师??陈默之。此人曾参与国家教育仪器研发,后因“思想问题”流放北大荒,八年前死于肺病。

档案室阴冷潮湿,铁架林立如墓碑。她在一堆蒙尘的科研年报中找到了一篇题为《基于稀土元素的可见光激发荧光材料实验报告》的论文,作者正是陈默之。附录中有一页手稿复印件,边缘写着一行小字:

>**“光非只为照明,亦可为言。若人不能语,则令字自显。”**

她心跳加快。继续翻查,竟在另一份废弃教案中发现一段教学设计:利用特定角度的日光照射含微量镧系元素的粉笔痕迹,使其在空气中产生短暂的声波衍射效应??这正是“光影粉笔”的理论雏形!

而该教案的教学对象,赫然写着:“聋哑儿童语言启蒙实验班”。

她猛然想起哈尔滨那所特殊教育学校外墙上的神秘字迹。那些只在特定阳光下显现的文字,根本不是人为涂改,而是通过多年反复书写,在墙面留下了不可见的荧光沉积层!每当晨光斜照,便会自动激活预设信息。

周晓禾不是第一个使用者,她是继承者。

离开图书馆时,天空飘起细雪。她走在街上,路过一所小学,听见操场上传来孩子们做操的广播音乐。旋律熟悉,却是经过改编的版本??原本欢快的节奏被拉慢,节拍错位,隐隐透出哀伤。

她驻足倾听,忽然察觉不对劲:每段音乐结束后,都有0。3秒的空白,紧接着一声极轻微的“滴”音。她迅速打开随身录音设备,回放分析,终于确认:那是摩尔斯电码。

短短三组信号,译出两字:

>**“等春。”**

她怔住。这不是官方广播能容许的内容。难道连电台也被渗透了?

当晚,她收到陈梅的新密信:

>**“南风”网络十三个省级节点同时检测到异常数据包。

>内容为空白音频文件,但元数据显示其录制时间为未来??2023年4月5日。

>文件命名规则符合“星点”主库格式,签名验证通过。

>我们尝试溯源,发现传输路径经过七道跳转,最终指向一台早已注销的服务器,IP归属地为:佛山岔口村原小学旧址。**

>

>**附加情报:甘肃方面确认,周晓禾离校当日,并未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但她失踪后的第三天,有人在通往内蒙古的货运列车底部发现一枚冻僵的胶鞋印,方向直指东北。**

苏婉清盯着“未来日期”四个字,寒意从脊背升起。

如果数据真的来自十年后……那就意味着,“回声计划”不仅成功了,而且穿越了时间本身。那些被压抑的声音,终将在某个时刻逆流而上,回到起点。

她取出笔记本,开始绘制一张全新的地图:以佛山为圆心,辐射全国的教学节点逐一亮起红点;再以哈尔滨为中心,标注出所有曾出现“光影粉笔”现象的地点。当她用线连接两者时,图形赫然成了一棵树??根扎南方,枝展北国。

就在这时,敲门声再度响起。

这次没有暗号。

她警觉地抓起电击器藏于袖中,缓缓靠近门边。

“苏老师。”门外是个年轻女声,颤抖却坚定,“我是林组长的女儿……我听见了你的名字,在梦里。”

她猛地拉开门。

站在雪地里的女孩约莫十二岁,瘦弱苍白,双眼深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清澈。她手里紧紧攥着一台破旧的半导体收音机,天线弯折,外壳裂开,却被仔细缠上了胶布。

“我逃出来的。”她低声说,“妈妈不知道。爸爸……他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苏婉清将她拉进屋内,关紧门,生火取暖。女孩蜷缩在角落,始终抱着那台收音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