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五……
周晓禾跟着哼唱,声音微弱却坚定。
四、三……
整个地下空间开始共振,墙壁浮现淡淡荧光??是多年前她们用光影粉笔写下的句子,在声波激发下重现:
>“你说的话,我不信也不恨。”
>“若有一天我能唱出自己的声音……”
二。
一。
**启动。**
刹那间,整座城市仿佛打了个寒颤。
无数家庭的暖气片发出轻微嗡鸣,起初如风吹过琴弦,继而化作层层叠叠的哼唱??没有歌词,没有指挥,却和谐如天然生成。人们从梦中惊醒,听见墙里传来孩子的读书声、老人的叹息、恋人的低语、母亲哄睡的歌谣……全是他们熟悉却又久违的声音。
而在十七所中小学的教室里,清晨阳光斜照黑板,昨夜残留的粉笔痕迹悄然发光,字迹浮现:
>**“今天,我们梦见了开花的石头。”**
与此同时,全国十三个省级节点同时上报异常:
>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基座检测到微弱声波振动,频谱与“唤醒波段”吻合。
>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唐代石碑表面出现短暂荧光文字,内容为现代汉语。
>厦门:渔民在海上捕鱼时,收音机自动切换至一个不存在的频道,播放长达十分钟的童声合唱。
最不可思议的是佛山岔口村。
那座早已荒废的小学旧址,半夜传出清晰的上课铃声。村民闻声前往查看,只见教室门虚掩,黑板上写着一行新字,墨迹未干: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而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夜,没有任何人进出校园。
数日后,官方发布公告:因“技术故障”,“静默者2。0”系统延期上线。相关负责人称,“部分区域出现不可解释的认知干扰现象,需进一步研究”。
民间则流传起一首没有作者的歌谣,由孩子们口耳相传,旋律简单,却让人一听泪下:
>“看不见的线,牵着嘴和心;
>你说的话,我不信也不恨;
>若有一天我能唱出自己的声音,
>愿那首歌,没有标准答案。”
苏婉清和周晓禾消失了。
有人说她们死于地下爆炸,有人说她们乘货运列车远走漠河,还有人说,曾在内蒙古草原看见两个女人坐在篝火旁,用烧焦的木棍在地上写字,字迹随风而逝,却引来群鸟盘旋,久久不散。
唯有陈梅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纸是半张烧焦的日历,日期停留在1977年4月5日。背面用铅笔写着:
>**“我们不是胜利者,只是让失败迟到了一会儿。
>但这一会儿,足够一朵花开了。”**
多年后,一位地理学者在撰写《中国城市声环境变迁史》时,偶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每年春分前后,哈尔滨市区地下管网都会产生一次规律性低频共振,持续十二分钟,频率稳定在432Hz??这正是人类听觉最为舒适的自然谐振频率,也被古老文明称为“宇宙之音”。
他试图追踪源头,却发现数据链断裂,所有相关档案均标注“永久封存”。
他在书稿结尾写道:
>“或许,有些声音本就不该被记录。
>它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提醒我们??
>在万籁俱寂之时,仍有人不愿闭嘴,也不肯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