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实验室的几个核心区域,杨平将陈潇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不算大,堆满了书籍和文献,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结构式,唯一显得奢侈的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医院郁郁葱葱的花园。
两人在靠窗的沙发上坐下蒋季同送来了两杯清茶,氤氲的热气在空气中升腾。
短暂的沉默后,杨平切入正题,他的眼神自信、专注而富有穿透力:“陈潇,你在邮件里提到,对三维导向基因理论有些想法,我很想听听。”
在目前医学生物界,能够真正理解三维空间导向基因理论的人不多,屈指可数,所以杨平有时候其实挺孤独的。
陈潇心脏猛地一跳,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组织着语言:“杨教授,我认为您的理论最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跳出了传统理论的平面思维,传统干细胞向器官的理论,从来没有对细胞搭建人体的过程中为什么会
呈现精确的三维结构进行过思考,它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干细胞迈向器官的路线,几乎所有的办法都是依赖生物3D打印机,我不否定这也是一条可行的路线,但是这绝对不是最好的路线,我始终认为最好的路线是在实
验室体外环境实现细胞通过自我分裂构建单独的三维器官,而不是构建完整的人体。”
他越说语速越快,思路也越发清晰,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一个受精卵发展到人体,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会这样,生物学用遗传学来解释,那苹果为什么长成苹果,而不是扁扁的烙饼一样,
没错,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但是为什么细胞会这样呢,砖头搭建成房子,这是因为图纸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砖头会按照图纸去组建房子,它怎么知道自己的空间位置在哪里,不会在过程中出错?这背后说明细胞不是胡乱搭建,
他们能够依照藏在基因里的图纸搭建,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杨平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手指有节奏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这是他认真倾听时的习惯。
陈潇继续阐述,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我研究过您的论文,你论文从地基到整座大厦都是您一个人完成,真的太不可思议,这种理论的构建完全没有成熟的前理论作为支撑,也没有前理论参考,你的理论完全是新的,你不
仅提出了理论,还以一己之力完成了理论向实践转变,对于这种空间导向基因的导向条件,这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科学家在实验室环境只能克隆完整的生物体,无法复制器官的原因,因为实验室条件不具备部分启动
空间导向基因的条件,最理想的模拟女性子宫的环境也只能启动完整的导向基因,也就是,一旦启动建设计划,它只能建设一整栋大厦,而不是某个房间,或者某一堵墙。而你目前的研究不仅发现空间导向基因,还同时解决了最
关键的问题,可以控制它的开合,利用这种开合让它释放部分导向能力,这样就可以完成局部器官克隆,真是奇妙。’
“如果我没有猜错,杨教授您下一步计划就是研究如何精准控制这个开合,控制他的起点和终点,这样可以任意克隆想要的器官。”
说到这里,陈潇有些不好意思地顿了顿:“当然,这只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不!你对空间导向基因理论的理解很深。”杨平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兴奋,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陈潇,“陈潇,你抓住了核心,从底层逻辑理解了空间导向基因理论。”
杨平站起身,快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一边画一边快速讲解起来,将一些尚未公开的细节数据和构想分享给陈潇,陈潇也立刻凑到白板前。
时间在思想的碰撞中飞速流逝,茶杯里的水凉了又续,续了又凉。
杨平讲了很多三维空间导向基因理论的知识,陈潇完全沉浸在这种高密度、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中。他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彻底打开,许多曾经模糊的想法在与杨平的讨论中变得清晰起来,甚至迸发出新的火花。杨平不仅知识渊
博,思路开阔,更拥有一种化繁为简、直指问题本质的惊人能力。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常常让陈潇有茅塞顿开之感。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的讨论才暂时告一段落,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陈潇看着眼前这位年龄与自己相仿,但学术造诣和思想深度却远胜自己的科学家,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敬佩与折服。能跟随这样一位引领者,参与这样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科研,夫复何求?
一股冲动涌上心头。
陈潇后退一步,面向杨平,神情变得无比郑重和恳切,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杨教授,”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再次微微发颤,但眼神却无比清澈和坚定,“今天与您一席谈话,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您不仅在学术上指引了方向,更在科研精神和境界上让我看到了差距。我。。。。。。我恳请您,允许我
正式拜您为师!我愿意从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做起,追随您的脚步。我知道这个请求可能很冒昧………………”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杨平愣了一下。他看着眼前这个才华横溢、无比真诚的同龄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感动,更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欣慰。
他连忙扶住陈潇的肩膀,让他直起身。
“陈潇,快别这样。”杨平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我们是同行者,是战友,在科学面前,达者为先,你在很多方面的积累比我更深。我们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未知的伙伴。”
“不,请求杨教授答应我这个请求。”陈潇很执着。
杨平略微思考片刻:“这样吧,你以后有什么需要与我交流的,随时可以找我。”
“谢谢老师!”陈潇抓住机会立即拱手鞠躬。
杨平微微一笑:“坐下来聊,不用这么拘谨,你来我们研究所,我给你一个独立的实验室,经费上不封底,人员完全由你自己组建,学术上我不做任何过问。”
“老师!”陈潇激动地再次喊出了这个称呼,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真正找到了归宿,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和引路人。